北韓代表團不久前結束了在俄羅斯長達一星期的拜訪,並有報導提示平壤和莫斯科或許在2015舉行高峰。兩國應該會繼續擴展經濟合作,包括運輸和能源設施發展,連接俄羅斯、北韓、和南韓。雖然歷史包袱,和其他區域強國將持續挑戰莫斯科,加強的關係將定義俄羅斯在太平洋的策略。

當時帶領代表團的是朝鮮勞動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崔龍海」。團隊包括經濟、外交、和軍事人員。代表團拜訪了海參崴、伯力、和莫斯科。代表團也有與總統普丁見面,並授於他北韓領導金正恩的一封信。雙方都重新評估了聯結天然氣管到北韓,並透過他延續到南韓的可能性。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六月,原油價已跌了將近25%,而不同因素引起石油生產國的關注。當有人預測油價也許將保持現狀或更低,至少到2015年晚期,這已讓許多投資銀行削減短期原油期貨的價錢。我個人認為,石油供應會保持高昂,當北美提高能源產量,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將猶豫,或無法有意義的減低石油產量。在短期內,中國經濟緩慢,停歐洲經濟,將限制石油需求成長的潛力。這些因素或許為原油價反彈造成困難。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族主義似乎很流行。學者也許常討論著普世價值觀,和打擊決定論與本質主義的需求,媒體或許透過普世人權的窗戶看待世界,世界菁英可以在達佛斯宣稱要創立能夠打敗各種分裂的自由秩序,但民族主義(也包含宗派主義)不但生存著,他甚至盛行著。

在東亞,民族主義的存在很廣泛。當代的國家譬如: 中國、日本、越南、菲律賓,不是為什麼意識狀態,而是地理競爭。軍事科技的進步(戰鬥機、彈道飛彈、間諜衛星、戰艦) 也為世界兩大文明,中國和印度,創造全新的策略競爭。中東最近經歷不少政治動盪。很多人看待情況為民主革命,但我認為不過是中央極權的危機。一個種族、宗派,和部落越來越具有重要性的危機。在歐洲,歐盟的衰退已復活了民族認同、右翼政治、和反移民運動。到了非洲,我們可以在中非和南蘇丹看到,建立在宗教和部落認同的打鬥,和種族清洗的恐懼。很明顯的,學者們與世界各地的許多因素,講著不同語言。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經濟危機逐漸底慢慢腐蝕許多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新角色的出現危脅著傳統強國的霸權。許多幾年前無法想像的事件,或聯盟,如今在歐洲是公開的話題。瑞典在12月3號宣布提前大選,部分因為極右派的政治手段。在西班牙,中右翼的執政黨已公開討論與長久的中左翼對手聯盟,預防抗議黨奪取勢力。歐盟的一些關鍵成員,包括,瑞典、西班牙、英國、和也許希臘,都將在2015執行大選。在多數情況下,這些國家都將經歷沒人在2008前想像的到的結果。

瑞典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與伊郎關於核能的談判又失敗了,但新限期很快又被訂下。談判失敗要是發生在去年的話,必定是被看成充滿威脅與緊張的危機。這次從對待失敗的反應,我們看得出來美國與伊郎關係的變動。我們無法了解這改變,如果不顧及在中東發生的地緣政治移動。這移動也重新定義了核能問題的緊急性。

這些移動的起因在於伊斯蘭國的崛起。從意識狀態看,伊斯蘭國與其他聖戰運動沒兩樣。但就地理存在而言,伊斯蘭國已與其他脫穎而出。長久以來,蓋達組織雖然一直想要控制個國家,但他保留著疏散、恐怖組織的的狀態。他沒有長久性的擁有一片領土,他是個運動,不是個據點。但伊斯蘭國,如名字解釋,是不同的。他把自己看成是會跨越國家擴散的哈里發國(由最高宗教和政治領袖領導的伊斯蘭國) 核心。他如今已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成立自己為個地理實體。在這兩個國家裡,這組織控制了有粗略國界的區域,並擁有大致上常規的軍隊,設計用於捍衛和擴大國家的控制。一直到現在,不管經歷過失敗和成功,伊斯蘭國保留著這些特徵。雖然伊斯蘭國花費大量資源在分散的游擊型式,並保留著重要的恐怖組織特徵,他依然是該地區沒見過的現象: 「扮演國家的伊斯蘭運動」。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亞可以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區。他是世界經濟的地理組織原則。他也擁有一系列穩定的強國。但除了哪個報導寫關於哪個中國異議人士或哪個文章譴責北韓政權的蹂躪之外,在西方,不同學者對東亞的寫作比其他地區少很多。是否因為東亞,相較下,沒提共較精彩的話題?

事實上,東亞在很多方面上代表了對人文主義的反駁。他成功又繁榮,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科技,但在宏觀政治上,民族主義卻比普世主義有地位。中國、日本、南韓、越南和菲律賓的民族認同引起或延續了東南海群島的糾紛。東亞展示了排外主義不只是限制於擁有不同派系的貧窮社會。他更是資本主義的發展不一定帶領到普世價值觀的最好例子。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香港學生抗議持續的進行,天安門事件的記憶也就自然的浮現在腦海中。也許不那麼俱有標誌性但卻值得注意的還有以學運開始的1956年匈牙命,2007年學生要求憲政改革的委內瑞拉抗議。每個學運都是獨特的。香港學運針對的是對香港的政策而不是全中國的廣泛民主改革。但這些運動都擁有著超越邊界的特徵也為什麼我覺得值得關注。

學運讓政治底下的種種社會、文化層次曝露出來。就像海浪下的各個海流。人文地理形成社會的基礎,並支配著它。就算我們看政府為最高政策制定者,那些社會暗流才是帶動時代、思想和文化的改變。而這些改變也形成政府能運作中的限制。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發生,讓好幾萬人丟了性命。這地震毀了葡萄亞首都將近四分之三。當時六十歲的法國哲學家,伏爾泰,以理智之名抗議「大自然可恥的拋棄­­」。我們也許覺得可笑為何伏爾泰會在許多文學作品對地震直接提出抗議。但湯馬斯‧曼在他1924年的小說《魔山》裡,透過一個角色提出:「伏爾泰對自然現象的譴責,具有個重要的目的。伏爾泰拒絕人類必須向命運屈服。大自然是力量,屈服於力量或在他面前投降是奴性為了符合任何力量,自然、地理、文化或經濟,而拋棄社會應走的方向,是對人類尊嚴的侮辱。」

伏爾泰當時不是唯一提出除這抗議的人。牛津學者,比賽亞‧柏林,1953年出版的《歷史必然性》提出「非個人力量決定我們人生是不道德和懦弱的事」。同樣,這裡所謂的力量是指、地理、自然資源、民族特徵、等等。我們不能忘記柏林的年代經歷過法西斯和共產主義,也就是說經歷過外來力量試圖否認人類「道德主權的權利」。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獨裁者或威權主義者? 我們也許都有大致上的概念。當然,最快想起的或許是希特勒、史達林和毛澤東。另外還有海珊、阿薩德父子也都是獨裁者。但在許多情況下,事情不是那麼的絕對和簡單。在許多案例,局勢的現實(和道德)是更為複雜的。

鄧小平算獨裁者吧? 畢竟,他從19781992是中國共產黨的老大。他不是被選上的。他透過恐懼統治。他批准了北京天安門屠殺。但他也帶領中國走向市場經濟,並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大量的人民提高生活水準和個人自由。以被影響的人量看,這在有記錄的經濟歷史上或許是從未有過的事。為這成就,我們可以評價鄧小平為二十世紀最大偉人之一,與邱吉爾和羅斯福看齊。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般不對一個國家的國內政策提出評論除非他影響國際事件。不過,美國的國內事務值得關注因為他們常常對國際關係有一定的影響。我們如今邁入歐巴馬總統任期最後階段。像許多二戰後的總統,他似乎將以失敗狀態完結。這不是對他任期的判決,也不是批評他任期裡外的政治組態。

美國中期選舉結束了,國會與總統卡在個困局裡。這本身並沒有太大意義。受歡迎的美國總統們例如艾森豪也陷入這種情況過。制度上的分裂將只會成為問題當民意也跟隨移動反對總統。我相信有很多不同更尖端方法分析政治民意,但我覺得以下這模式蠻好用。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