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有時被推入我們不想進入的精神區域,感覺太生氣、太傷心或任何強烈的不安情緒,我們的心靈往往會封閉自己成為空白的。然而奇怪的是,這空白並不一定意味著我們什麼都感覺不到。我們的頭腦依然產生著那些相當激烈的感覺,我們只是沒有意識到那些感覺。悲傷可以躲在後台裡,並在另個時間點透過憤怒、焦慮或性慾復出。這空白化或解離不是我們意志力的行為,而是我們自動習慣擾亂某些自己可能包含某種危險的情緒。當某個人得知好友進了醫院,或是下班發現車子停路邊被撞了,他可能發現他當下沒有什麼特別感覺。他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個無情又或許自豪自己是個擅於控制情緒的人。但他如果深入的思考,他或許會發現他其實是有為他朋友焦慮或不爽車子被撞。問題出在於多年以來,他學到了太生氣或太傷心的感覺是危險的,並掌握了如何讓憤怒在到達自己意識之前就抑制他的辦法。我不是在對於壓抑或控制情緒做出是好是壞的評論,但我們確實都應該試圖在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建立較好的關係,而這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我想我們首先可以做的事就是意識到我們對於自己心態所述說的故事往往不一定是正確的。
目前分類:哲學 (11)
- Aug 08 Tue 2017 00:47
誤導的空白
- Aug 04 Fri 2017 04:01
抗拒模糊
我們或許認為人類總會喜愛簡易多於模糊的解釋,但其實在生活上的許多領域,我們偏向接受深奧和神祕的答案。幾乎無法理解的解釋,引起困惑的答案,利用罕見詞語考驗讀者耐力的解答似乎引起我們的尊重,彷彿我們隱約地認為事實不可能以一個我們能簡單理解的模式呈現。
這是個問題,因為我們的情感生活必需吸收和排練的許多真相都是簡單的,而這違反到了複雜性對於我們的吸引力。理解而不是譴責,他人往往主要是焦慮而不是苛薄,每個我們欣賞的優點都擁有個我們必須原諒的缺點,這些都是心理學的法規,更是聽起來簡單的道理,但盡管簡單,聽起來簡單的動態往往在被我們忽略時能夠破壞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利用過去三十年不開心的追求財富和地位或許不過是為了引起較喜愛某另一個兄弟姐妹父母的注意。十五年戀情的失敗,無數次痛苦和憤怒的夜晚可能源自於自第二年就避免太投入感情的習慣。情感生活永遠不會結束教導我們有多少的痛苦來自於所謂的小事情。
- Jul 28 Thu 2016 02:48
自我的連續性
我們之所以能擁有自我概念,是因為我們擁有能力象徵性的回想我們的過去,並縫合起一個我們是誰的故事。在許多方面,從每一瞬間到另一瞬間,不管是於心理還是物理上,我們總是不同的。這連續性使「我們」是我們。同樣的道理也能應用在地點、文化、和甚至物種。的確,於任何時刻,我們的城市與前一瞬間是不同的城市,而雖然在一開始這似乎是一系列並列的城市,他其實成為了一種連續,一個已維持數萬年的連續,一個我感覺我是一部分的連續。缺乏對自己過去的意識,我們很容易就忘了我們不只是生活在當下這一煞那,也是某個連續的一部分,擁有幾十萬或甚至幾百萬年的歷史。缺乏了這觀點,我們或許已缺乏了更多。
- Jul 28 Thu 2016 02:16
文學與自我
當我們討論到「自我」時,我們究竟在講什麼? 一個人是極為複雜的,並擁有許多不同方面,而許多他人利用在你身上的形容詞,像是你很聰明或你很愚蠢,大概都不足夠。你知道你自己既是聰明又是愚蠢的。這宇宙大概有很多方面你是擁有深度和明確的了解,也有其他方面是完全的讓你覺得困惑。
所以你不是個形容詞的集合,至少不完全是。你也不是個身體。我知道你擁有個身體,而如果你不擁有的話,你也不將是你,但你不是你的身體。你的一部分也存在於你的身體之外,你影響著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也製造出,生存於你之外的東西,像是音樂或畫圖等等。
- Jan 17 Sat 2015 01:09
是什麼驅使人們到極致
多數地緣政治分析的背景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我偏向利用地理、歷史、和經濟,當我嘗試了解某個團體,譬如說伊斯蘭國。但有時也會參考精密科學和生命科學來攝取不同的觀點。如果透過演化生物學和人類疾病的研究,我們或許不難接受伊斯蘭國是某種嚴重「疾病」的症狀表現。這不是說那些激進份子活動的區域不包括在更廣泛的病態生理全貌,但仔細追查從個人到近親的因果關係,再從團體到國家,我們將發現這不夠健全產生可靠的預測,和預防與醫治的指引。那我們又何必呢?
要試圖做出可靠的預測,我們必須了解有所謂「未知的未知」或「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這或許讓你想起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的《黑天鵝效應》,但讓我試試換個觀點:,透過達爾文後的註釋。
- Dec 24 Wed 2014 05:08
道德
道德回答了以下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它是個讓我們行為順著某些價值觀的義務(好的:我們該做的 ,壞的:我們不該做的)。它集中了我們自願逼迫在自己身上的義務,並有時甚至必須背著我們的自私與慾望來達成。道德的動機在於尊重某些義務和價值觀,但並不抱著收取獎勵的希望,或對於制裁的恐懼。 道德並不回答以下的問題:「我被允許期望甚麼?」(那是宗教的題材)
我應該怎麼做? 撇開社會良知要求的各種義務, 道德會先問我們欠互相什麼。人性的本身牽涉到道德,也就是說承認別人絕對性的價值觀,並保護他存在的尊嚴。換句話說,道德會先關心最弱的。
- Dec 20 Sat 2014 02:22
自由
自由,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約束」。從外觀上看(動作的自由),我們得假設是基於某些實質上的條件。以政治來說,自由是擁有合作立法的權利和力量(法律下各種自由的共存)。但內在自由,是假設一個人在於自己的意志,是不受任何隱形力量的影響。我們可以理解自由為自由意志,也就是說,超越自然原因的一種感官。他建立我們的道德責任,像是某種固有的機能,但起因其實是我們自己。他是個我們渴望的必要: 決心。自由是一種不斷的釋放,包含決定論的知識: 勇氣和明晰。
- Oct 28 Tue 2014 00:14
語詞
這世上是有事情舞法用語詞來表達。但這也只能描述那些耗盡用詞的人。語詞就像是心海上的冰山,海面上的部分雖然小但還是能讓我們發覺到隱藏水面下的較大部分。所以刻意用語詞吧。這樣才能比保持沉默更準確的傳達事情。因為正確的判斷只能透過正確的資訊和正確的分析達成。
- Jan 21 Tue 2014 09:49
尋找真理
什麼是真理? 真理是不變的事實還是依照一個人在不同的角度見識某種情況或物體而不一致?
真理象徵著真實的或思想上的協議. 這可以是與現實的協議(直觀的真理, 事實的真理)也可以是與自已的協議(獨特的真理, 理性的真理). 以關係來說, 真理出現於語言與描述性判斷(用於判斷什麼是什麼, 不像規範性判斷用於判斷什麼該是什麼). 思想的連貫性是必要條件, 但用來查詢真理卻還不夠. 實證調查(以科學來說是實驗)是另外必需的.
- Jan 21 Tue 2014 09:38
自由意味著責任,正因為如此,多數人都懼怕自由。
自由意味著責任,正因為如此,多數人都懼怕自由。 --喬治·蕭伯納
自主是自由. 自由的為自己著想並且根據著我們的理性過生活. 派屈克•亨利, 十八世紀美國政治家, 曾經發表了著名的“不自由,毋寧死”的演講. 我們只能不禁的佩服這位拼命追求著自由, 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意接受被剝奪自由的人生. 這份熱情也讓這句名言被無數捍衛個人價值觀的人士利用. 雖然這份熱情的確是亨利當時所想要表白的感覺, 我認為這後面有一項更深但或許沒那麼明顯的含意. 這是一句非此即彼的語句. 要不是自由就是死亡. 自由賦予你生命. 亨利明白被他人控制的人生, 過著與奴隸般的生活, 一個除了自己的意識什麼都能控制你的人生並不是值得活的人生.
- Jan 21 Tue 2014 09:29
人與責任
責任是人的一切: 是他的引擎, 他的老師, 他的獎勵, 他的復仇者. 沒有它, 人沒有自由意志, 不臻完美, 無法擁有道德, 無法學習, 甚麼都不是. 他將跌入惰性 並只能成為牛群中的泛泛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