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經用過東方專制主義來形容當代部分發展中世界的暴政。在1853年的某紐約報紙,馬克思寫了"在西方外,在政治不發達並還需要巨大結構來組織擁有許多孤立社區的巨大領土的文明,一個必須的暴虐中央權力誕生了"

馬克思從沒有在這理論上鋪述而這段話也就只是一句話直到魏復古,一位為逃離納粹主義而移民美國的前德國共產主義者,接納馬克思的概念並在1957年出版《東方專制主義--對於極權力量的比較研究》。魏復古覺得在歐美之外存在著一種獨特的專制和獨裁主義。他認為這足夠獨特給他起個名字: 水力帝國。這種官僚制專權創造過巨大的軍隊並建設過龐大的建築設施。要達成的美學效果是用最少的想法而最多的材料。金字塔和那些曾經試圖透過專制政權控制尼羅河的埃及法老王在這時也許浮現腦海中。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五年前,充滿喜悅和憤怒的人群推翻了柏林圍牆。喜悅是因為德國分隔和獨裁的結束,憤怒是指向恐懼。恐懼一部分是害怕共產壓迫,一部分是自1945年籠罩歐洲的戰爭威脅。一部分是意識形態,一部份是地理政治。就像每個具有決定性的政治事件,恐懼、憤怒、思想和地理政治形成一個烏煙瘴氣的混合。

馬克思主義的動搖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充滿著不同民族與國家。六十年前,壓制危險民族主義的需求導致從未有過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實驗稱為歐盟。數十萬的歐盟公民跨越歐洲大陸加上成員國之間邊境管制的舒緩顯示出這實驗在許多方面的成功。但持續膨脹的民族意識、令人擔憂的高失業率和對政治人物的不滿也指出了歐盟的嚴重局限度。到底全球經濟風暴如何搖醒了歐洲大陸沉睡中的歷史趨勢和露出民族之間不同傳統的斷層線?

經濟危機對歐盟各個成員國的影響不一樣因為歐盟把擁有不同經濟發展的國家合併於一個貨幣。仔細觀察歐洲地理其實就不難了解: 南方國家一直以來資本成本較高但提共資本能力較低,北方國家卻相反。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是中國名著三國演義的開頭。他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地理政治的基本動態。他是數千年來中國無數統治者統一卻無法持續治理的掙扎。他是個離心力和植根於歷史與地理中的分裂的故事。但他也或許是在更基本的層次上一個以向心力走向統一的故事。

這動態不只限於中國。蘇格蘭公投和其他的分裂運動都往不同的方向進行。數十年前,二戰啟發的民族主義深深的改變了世界版圖。今天,被掩埋的民族主義和不同的族群認同運動重新挑戰了國家體制是不可破壞的想法。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因外交政策與許多其他事件受到強烈批評。這不是第一次。前總統布希也因為相類的事被攻擊。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一個國家的行為是較基於外來的力量而比較不是基於當任的領導人。一個國家的總統應該為國際事件負責到何種程度? 而又應該為什麼負責任?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28 Tue 2014 00:14
  • 語詞

這世上是有事情舞法用語詞來表達。但這也只能描述那些耗盡用詞的人。語詞就像是心海上的冰山,海面上的部分雖然小但還是能讓我們發覺到隱藏水面下的較大部分。所以刻意用語詞吧。這樣才能比保持沉默更準確的傳達事情。因為正確的判斷只能透過正確的資訊和正確的分析達成。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英國,每個小孩都知道大憲章。大憲章是1215年,貴族逼迫於約翰國王,好限制他權力的條約。英國走向憲法政府是個從中世紀開始的過程。英國民主的發展更是個漫長緩慢的故事。第一次國會會議發生在簽大憲章將近半世紀後的1264年。女性參政權更要等700年後的1918才被允許。簡而言之,西方所定義的健康民主花了英國大約一千年實現。

有效的民主制度不是一個能輕易出口的產品。他是個文化的表達、歷史的發展,並需要不斷的被看護和維護。英國民主不是透過什麼民間團體的人權護衛者教的,他是經過複雜血腥的王朝政治、中世紀與新時代多數的起義演變出來的。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年來透過不同新聞我注意到兩件事。首先,歐洲人很在意德國並擔心俄羅斯。其次,亞洲人很在意中國並擔心日本。這世界沒有再變更小,從小時候到現在飛回台灣還是要十幾個鐘頭。當旅遊全球的速度達到顛峰世界經濟體系似乎也一樣。在歐洲與亞洲都感受的到普遍的危機感,但這危機是什麼卻沒有普遍的共識。

 

文章標籤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北亞外交正在改變,當俄羅斯和西方列強之間為烏克蘭的矛盾向外輻射。美國總統奧巴馬與韓國總統樸槿惠都各自與中國總理習近平在週一海牙舉辦的核能安全峰會見面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取消了他參加的計劃。週二,奧巴馬將與樸槿惠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雖然眾領導者關於核能安全和在太平洋廣泛的關係有許多待討論的議題,最重要的是觀察他們對烏克蘭目前的危機如何反應。

亞洲和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復興看待不同。美國和歐洲列強都懷疑著普京在俄羅斯周邊重建影響力的努力將對他們利益造成威脅,儘管他們想對抗的意願不同。在日本,中國和韓國,俄羅斯的復興產生了更豐富的能源供應和商業機會,又沒有增加太多令人擔憂的安全威脅。不管歐洲今天的局面如何不適合拿冷戰做比喻,在亞洲更是不適合。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如我上次所討論的,烏克蘭對俄羅斯造成的根本問題已超越了長期性的地理威脅。俄羅斯真正的危機在於保持自己內部的正統性。普京利用他執政的時間重建俄羅斯政府在俄羅斯的權威和在前蘇聯範圍內的權力。烏克蘭事件破壞了後者和威脅著前者。如果普京不能至少讓烏克蘭保持中立,那麼全世界對他作為一個戰略高手的看法將被震碎,並動搖他在俄羅斯建立的權威。

無論烏克蘭事件的起源是什麼,美國與俄羅斯的對抗已開始。俄羅斯認為,美國是烏克蘭政權更改的主要幕後黑手。俄羅斯不管如何都打算至少倒轉在烏克蘭的事件。俄羅斯也許達到了美國打算削弱俄羅斯力量的結論也將會抵抗。美國可以選擇拒絕對抗,對某些人實行一些無意義的制裁,並讓事件自然的進行。當然,美國也可以選擇對抗俄國人。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