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我們將討論非洲。我們之前討論過非洲裡的埃及,但非洲個是非常大的地方。他幾乎能容納下整個中國、印度、和美國,而就像每個大地方,非洲是非常的多元化,也因此我們不能只專注於埃及。所以今天讓我們去到撒哈拉沙漠的南邊。

首先,讓我們先轉向書面紀錄。但我們並沒有什麼書面紀錄,至少不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所寫的。非洲歷史的維持,主要是透過口頭而非書面傳統。在現代,我們傾向想像書寫為最描述最準確可靠的形式,這也是基於我們生活在一個以印刷為基礎的文化。我們曾經說過書寫是文明的特徵之一,暗示了不用書寫的人不文明,一個不斷被利用於非洲的偏見。但是:

 

  1. 如果你需要證據證明不一定要書寫就能做出驚人的文學,讓我把你的注意轉到《伊利亞德》和《奧德賽》,兩首詩人做出和歌頌了好幾百年,才後來被寫下的詩。

 

  1. 柏拉圖也說過書寫,基於減少了需要記住什麼,毀壞了人類記憶。

 

  1. 你或許覺得口頭傳統不文明,但當你看任何網上的影片時,這其實就是口頭傳統的一種。

 

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非洲歷史的書面紀錄,像譬如說曼薩·穆薩的傳說。我說傳說,因為大概有許多部分不是真實的,但這不代表他不是重要的。

曾經有個國王叫作曼薩·穆薩,統治著西非的馬利帝國,而於大約1342年,他離開了家鄉,向麥加去朝覲。他帶了大約一千人,和更重要的,一百頭戴著黃金的駱駝。在路途上,曼薩·穆薩隨意的揮霍,捐散許多財富。較有名的是,當他到了亞歷山卓,當時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他花費的黃金是如此之多,他導致了該城市需求好多年才恢復的通貨膨脹。

他於開羅麥加為了侍者和在路程中的其他許多人蓋了房子,其中包含了威尼斯的商人。這些商人在亞歷山卓看到了他以後,回到義大利述說了曼薩·穆薩誇張的財富,而這幫助了在歐洲人想像中製造出西非是個黃金之地,一個你會想去的地方,或譬如說,在五百年後可去擄掠的地方。

那麼曼薩·穆薩故事的重要性在哪? 首先,這告訴了我們曾經有過非洲帝國的存在,在於個非常富有的非洲國王統治下。這打破了我們對非洲的刻板印象之一,也就是非洲人很窮,並生活於首領和巫醫統治的部落。另外就是,基於曼薩·穆薩實施了朝覲,我們知道他是:


1. 穆斯林

2. 虔誠的信徒

而這告訴了我們非洲,或至少西非,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與世界其他部分有連接。曼薩·穆薩對於他所要去的地方都已了解,而在他的探望之後,其餘的地中海世界都對他的家鄉很好奇。曼薩·穆薩的朝聖也引起了關於西非的許多問題。他的王國是什麼模樣,而他又如何開始信奉了伊斯蘭教? 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回答,所以讓我們從那開始。

曼薩·穆薩統治到1337年的馬利帝國,是西非的一大部分,從海岸延續至內陸裡的好幾百英里。這包括了許多重要城市,最有名的為廷巴克圖

帝國如何伊斯蘭化了就有點複雜。北非有個放牧的民族叫做柏柏人,而他們與西非人擁有悠長的貿易歷史。柏柏人提供鹽,換取西非黃金。你可能會覺得這似乎不是個公平的交易,但不要忘了,缺乏鹽是會死人的。柏柏人在很早期就接受了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也就透過這些北西非的貿易路線擴散出去。

所以馬利第一個信奉的是商人,受益於與北非夥伴和地中海擁有宗教和商業連接。王族也接著商人採納了新信仰,也許因為與北邊較成熟的王國擁有同宗教,授予了他們榮耀,更不要忘記能獲得幫助他們穩固權力的學者和行政者。

伊斯蘭教因此在西非成為了菁英的宗教,也代表了穆斯林國王試圖在主要非穆斯林人口上擴展勢力,當這些人口信奉著傳統的非洲神明。為了不讓他顯得太國外,這些穆斯林國王往往會把伊斯蘭教與傳統宗教混合在一起,比伊斯蘭誕生的地方授予女性更多平等。

事實上,我們擁有記錄信奉伊斯蘭教的最初國王來自加納,也就是西非的「第一個」帝國。他於十一世紀真正的起飛,但就像每個帝國,加納崛起又衰敗,而馬利取代了他。馬利的國王,尤其是曼薩·穆薩和他的繼承者,試圖提升帝國對伊斯蘭教的知識和實踐。當曼薩·穆薩朝覲回來時,他帶回來了學者和建築師建設清真寺。

我們會對於馬利了解的這麼多,是基於摩洛哥學者,伊本·巴圖塔,探望過這裡。他尤其對於馬利帝國的性別角色感到興趣,寫出: 「她們非常的美麗,比男人還重要。」

關於曼薩·穆薩的另一件事: 有許多故事述說曼薩·穆薩試圖過從事橫跨大西洋的海上貿易,有些歷史學家甚至認為馬利人到達過美洲。或許有一天DNA調查能證明此事,但直到那天,我們只有口頭傳統。

馬利帝國終究被桑海帝國推翻,而桑海又因為不夠伊斯蘭化被推翻。這顯示出了,就像中國、印度、或歐洲,西非的帝國也依賴著宗教、戰爭、和王朝政治。

現在讓我們移到非洲的另一邊,一個另類「文明」發展模式的地方。非洲的東岸見歷了,歷史學家稱為,斯瓦希里文明,的崛起。這不是什麼帝國還是王國,而是一系列的城邦,像是說,尚西巴蒙巴薩、和摩加迪休。這全部形成了個貿易港口的網絡。該地區沒有中央權力,每個城市都由個國王自主統治。但有三個點連接這所有的城邦,讓我們能看待他們為共同的文明: 語言、貿易、和宗教。

斯瓦希里語言是班圖語支的一部分,而最先說這語言的人來自西非。他們向東非的遷居,不但改變了非洲的語言傳統,更改變了一切,當他們引進了鐵工和農業。在這之前,主要生活於東非的人都是狩獵採集者或放牧者。

現代的斯瓦希里語文,依然是個班圖語言,雖說深受阿拉伯文的影響。於很長一段的時間,歷史學家認為非洲東岸的城市都是由阿拉伯或波斯商人設立,而這基本上就是種族歧視,當他們認為非洲人不夠先進建設偉大的城市。如今,學者承認全部主要的斯瓦希里城市,早在伊斯蘭教被引入前就已被創立。貿易早在第一世紀就已存在。

但斯瓦希里文明要等到第八世紀才快速發展。阿拉伯商人來到,尋找可以於廣大印度洋網絡交易的商品。當然,這些商人也與他們帶來了伊斯蘭教,而就像西非,被想要與剩下地中海世界擁有連接的菁英採取。在許多斯瓦希里城邦,這些穆斯林社區以小規模開始,但於十三和十六世紀之間的高峰,大部分的城市都建設了大型的清真寺。基爾瓦的清真寺甚至伊本·巴圖塔印象深刻。

主要出口的都是原料,像是象牙、獸皮、和木材。非洲人也沿著東岸出口奴隸,雖說不是大規模的出口。他們也出口黃金,並進口奢侈的成品像是瓷器和書籍。事實上,於基爾瓦的考古發掘,我們發現了許多擁有某種書架的房屋。

透過建築了解到書本的存在很好地捕捉到學習歷史樂趣。考古學、書寫、和口頭傳統都混合在一起授予我們過去的一瞥。每一瞥都像是透過鏡子屋顯示過去,但如果我們有意識到的話,我們至少能辨認出那扭曲。

研究非洲提醒了我們,如果我們要希望更全面的了解過去,我們必需查看許多來源,和許多不同種來源。利用不同觀點去研究,我們能發現一個複雜,多原化,有時富裕有時不是的地方。當我們如此看待他,他就變成了,不是分隔,而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arrow
arrow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