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今天將討論印度洋的貿易。今天討論的是所謂新派的歷史。與其討論某個人還是某個王朝,我們將研究一個系統,當許多世界歷史課程依然專注於某些特定的人,和他們的行為如何塑造了我們的生活。雖然這是有趣的,譬如說,法蘭西的查理六世以為自己是由玻璃製成的,但不斷專注於這些人的行為,會讓我們忘記我們自己也在創造歷史。

印度洋貿易,像絲路一樣,是個不同貿易路線形成的網絡,連接許多願意與互相交易的人。就像絲路不只是一條路,印度洋也擁有許多路線連接不同港口城市,包括尚西巴摩加迪休荷姆茲、和廣東。但印度洋貿易遠比絲路大規模、豐富、更多元化,雖沒那麼出名。印度洋貿易也被稱為季風市場。

於公元大約700年,季風市場的結構已逐漸能被辨認出,但他真正起飛於1000-1200年當中。他在蒙古帝國,當陸地貿易變的安全和便宜時,稍微走下坡,但又重新於十四世紀重振。所以是誰參與了這貿易? 斯瓦希里海濱城市、中東的伊斯蘭帝國、印度、中國、東南亞。歐洲並沒有參與到季風市場,而這或許是為何他沒有如此的出名。

如果你住在中國,並需要象牙製作刀劍的劍柄,你必需透過貿易獲取他,當大象只生活在印度和非洲。印度洋貿易起飛的理由之一,就是因為在他提供廣泛資源的當時,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進口需求,從象牙到木材到書籍到糧食。但最重要的因素是風。

印度洋擁有非常特殊的風,叫作季候風。我們平常聽到季風都是以印度的雨季背景下,但與其以雨水思考季風,我們應該以把雨季帶來的風看待他。季節的一好處就是他的定期性,而季侯風也不例外。如果你是位水手,從四月至九月當中出航,並於十一月至二月返回,你就可以依賴季風把你從非洲帶到印度。事實上,這些風是如此的可預測,早期的航海指南時常能夠把出航的理想時間詳細指出是哪一週,有時甚至那一天。

可預測的風使貿易少了很多風險。當你船隻的力量唯一來自船帆和槳手,你的貨物可能無法按時到達,或在到達之前已損壞掉,或甚至你自己在到之前先死掉,而這一切都對全球經濟貿易的健康不好。可預測的風代表了較低的風險,較便宜的貿易,較多的貿易,而這代表了更多人能擁有高品質的劍柄。

印度洋貿易還有幾點值得提出。首先,印度洋貿易遠比絲路貿易納入更多人。他擁有猶太人、非洲人、馬來西亞、印度、和中國,全部到處航海,在能做為中間人的地方,設置交易社區,試圖把他們購買的東西,已更高的價錢賣出,並尋找能賣的新東西。

盡管這多元化,尤其在印度洋的東部,這貿易是由穆斯林商人主導著。為何? 主要因為他們有錢建設船隻,雖說於十五世紀,中國本可以徹底地打破這平衡。順便一提,當我說貿易被穆斯林商人主導,重點應放在商人上,而不是穆斯林或被主導。

如前所述,我們傾向認為政權和統治他們的人,是歷史中真正能呼風喚雨,擁有最大影響力的人,但其實真的不是如此。以印度洋來說,貿易的條件是由商人和市場需求所定出,不受政治統治者的影響。這貿易的自治本質是幾乎前所未有過的。更驚人的是,除了幾個海盜,這貿易是和平的。將近七百年,這些商船能夠自由航海,不需求任何國家海軍的保護,盡管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商品定期被運送。

海運貿易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交易大批的貨物,像是棉布、食物、木材,和所有太重綁在駱駝或驢身上的貨物。因此,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貨物交易於大眾市場,而不只是奢侈品,像是給菁英的絲綢。木頭,可以用來建設房屋,而阿拉伯半島上並沒有很多,但是當基於貿易,木材變的較便宜,突然更多人能夠擁有較好的房屋。季風市場裡交易的木材,大部分都來自非洲,而這具有某種象徵性。

非洲生產很多原料,像是獸皮、象牙、和黃金。斯瓦希里城邦進口著成品,像是中國的絲綢和瓷器,和印度的棉布。香料和稻米從東南亞被運輸,尤其是斯里蘭卡,其中黑胡椒是他主要的出口。伊斯蘭世界提供了咖啡、武器、和書籍。但不只是產品透過印度洋旅遊東半球。

科技也有被傳播。航海非常關鍵的磁力指南針來自中國。穆斯林水手傳播了星盤,讓利用天文導航變的較簡單。利用船尾後舵的船較簡單操控,而這科技也很快就傳播了整個季風市場。伊斯蘭世界也生產了三角帆,允許船隻逆風行駛。這代表了熟練的隊伍,就算缺乏很強的順風,也能到處航海。而就像絲路,思想也透過季風市場移動。

在今天,生活於印尼的穆斯林比任何其他國家都還多。我們已經討論過伊斯蘭的成長和貿易的擴散,所以你大概也不會訝異伊斯蘭教是透過季風市場進入印尼。於1200年代後,本受到印度教和佛教重度影響的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當統治者和菁英採納了新宗教,為了與貿易夥伴擁有宗教和經濟連接。一整個地區接受伊斯蘭教是個大事件。但伊斯蘭教沒有效地傳到泰國、寮國、柬埔寨、或越南,因為他們不是中心。

那如何成為一個貿易中心?讓我們看看馬六甲海峽。基於他的地理,他能成為貿易的咽喉點。任何城市控制住那海峽,就能阻止船隻經過它,或逼迫交稅,而這也確實發生了。因此,一個叫作三佛齊的強大商人國於蘇門答臘崛起。有一段時間,三佛齊主導了該地區的貿易,因為有很大數量的船隻透過馬六甲海峽去中國。但於十五世紀,貿易突然下降,三佛齊也因此衰敗。這透露出印度洋貿易的一項關鍵點,也就是他對於某些城邦的創立,像是三佛齊和不同斯瓦希里城邦,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貿易,這些地方根本就不會存在,更不要說成為富裕和偉大。

貿易是這些城市的巨大財富來源,因為他們能在上面打稅,透過進出口關稅或港口費用。但基於他們都已不強大的事實,這也顯示出,以建設政體來說,貿易可以是個相當薄弱的基礎。這有不同理由,例如說,高稅或許會導致商人尋找其他路線。但主要理由是這個: 依賴貿易會讓你特別容易受到全球經濟高峰和低谷的影響。東南亞過去不同商人王國的遺產,依然好好的生存於今天的新加坡,但衰敗或消失城市授予我們最大的教訓,就是總會有附近的城市願意取代你,並樂意提共較低的稅率。這似乎是在說商人才是決定統治者該往哪走,而不是反過來。

 

 

arrow
arrow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