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我們將討論羅馬的衰落。羅馬如何衰落依然是個很具歷史爭議的主題。今天我想試圖辯解羅馬是一直到十五世紀中葉才消失的。

但首先,讓我引入介紹較傳統的觀點: 門前的野蠻人。如果你要真正的依照日期的話,羅馬城是於公元478被野蠻人攻下,當最後一位羅馬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被野蠻人奧多亞塞流放。我們不確定奧多亞塞是哪一族人。他有可能是東哥德人、匈人、西哥德人、或汪達爾人。對羅馬人來說,他們都大同小異。羅馬不是第一次被野蠻人洗劫,最著名的一次於公元410被西哥德人,亞拉里克一世,攻克。

但在公元478後,羅馬再也沒有過羅馬皇帝了。有人認為羅馬自擴展於義大利區域外後就注命要衰敗,因為離首都越遠的領土越難統治。他們的帝國主義種下了毀滅羅馬的種子。這觀點最初由羅馬歷史家塔西陀提出。

有兩個方法克服這統治難題。第一,利用鐵腕統治。但羅馬認同本身包含著正義是排除了濫用暴力。

另一方法是把征服的人民融入於帝國,讓他們羅馬化。這在羅馬共和國和帝國的早期非常的有效,但終究導致野蠻人進入了城門裡。羅馬軍隊的衰落遠在羅馬被洗劫前就開始了。他是基於把日耳曼人編入軍隊的壞決定。羅馬人擁有悠長的歷史吸收帝國邊緣的人民,把他們變成盟友,再逐漸授予公民權。這些「外國」公民一般會對羅馬產生感情,學習拉丁語,更採納了整個貴族共和國的思想。但到了三世紀,帝國被迫允許讓一些完全不關心羅馬的人加入軍隊。他們只忠心於自己的長官。你或許記得凱撒、龐培、馬略、和當代阿富汗的例子,這不是個製造國安的好辦法。

羅馬當初陷入與日耳曼人打一堆昂貴的和血腥的戰爭。目睹到日耳曼人的善戰,他們決定聘用他們編入羅馬軍隊。很快的,羅馬軍隊裡充滿只忠心於黃金和長官的傭兵。當很多的這些傭兵都甚至沒去過羅馬,他們又如何會對羅馬抱有任何忠心度?

這一切當然導致內戰,當一位接一位將軍宣稱自己為羅馬皇帝。帝國的西部因此非常的不安穩。從235284年,四十一個人上任或宣稱自己為皇帝。自200年後,許多足夠強大宣稱自己為皇帝的將軍甚至連羅馬人都不是。事實上,他們許多連拉丁語都不會。有趣的是,這新羅馬的象徵性在於他的穿著。過往元老會輝煌時代的傳統服裝是丘尼卡和托加 (羅馬長袍),但當時的將軍皇帝開始採取了最實用也是最野蠻人的服裝: 褲子。

還記得我說羅馬帝國生存至十五世紀? 我說的其實是東羅馬帝國,俗稱拜占庭帝國 (雖說當時生活於這帝國裡的人都以羅馬人看待自己)。當西羅馬帝國陷入混亂裡,帝國東半部的首都位於拜占庭,一座位於伊斯坦堡海峽的城市。君士坦丁在後來把他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於公元324遷都,也就是說把羅馬帝國的中心遷到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有很多理由如此做。首先,君士坦丁出生於當今的克羅埃西亞地區。他的希臘文大概比拉丁語好,而東部的省份遠比西部富裕。從搶掠的觀點看,你要確保你位於有良好戰爭可打的地方。東部的敵人是安息帝國和薩珊王朝。這些是真正的帝國,而不只是幾群戰士。不管你在世界歷史上是誰,只要你想透過戰爭成名,與波斯人作戰是必需的。

當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向東移,君士坦丁也試圖重新定向他的新宗教: 基督教。他於325年舉辦了第一屆教會會議。這用處在於讓所有基督徒信奉一樣的東西,也這確實成功了。但也代表了皇帝擁有於教會上更大的控制。這將在後來導致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教會與以羅馬為中心的教會產生摩擦。

為了瞭解這移動是如此的具影響力,到了四世紀,羅馬的人口從五十萬下降到八萬,當君士坦丁堡的人口爆增。雖然拜占庭人以希臘文而不是拉丁語溝通,他們自認為是羅馬人。既然他們如此看待,我們也應該如此做。

西羅馬帝國和新的東羅馬帝國其實擁有很大的連續性。在政治上,雙方都是由一個人 (有例外) 握有絕對的軍事力量。對拜占庭人來說,戰爭是幾乎不停止的,當他們持續與薩珊王朝和後來不同的伊斯蘭帝國作戰。貿易和珍貴的農地產生了龐大的稅收入,也代表了就像西羅馬帝國一樣,拜占庭帝國非常的富有。他的領土比西部較小一點,但擁有較多城市,包含著所有以前獨立的希臘城邦。這讓管理變的簡單許多。拜占庭人也很喜歡表演和運動。馬車賽跑在君士坦丁堡非常的受歡迎。他們以這下注大量的金錢,更是熱列的支持者。不同支持者之間的衝突時常製造暴動。有一暴動甚至導致大約三萬人死亡。

但或許最一貫的現象,是拜占庭社會遵循著羅馬法律。羅馬人非常自傲自己是以法律統治,而不是由人。雖然說自公元前二世紀就已不是如此了,我們不可否認東羅馬帝國編纂羅馬法律是他最大的貢獻之一。這成就大致上歸功於查士丁尼一世。於533年,查士丁尼出版了「民法大全」,以八十萬字濃縮1528本羅馬法律書籍。在這裡面也包含了羅馬法學院的課程。

也因此查士丁尼是拜占庭歷史中評價最好的皇帝之一。他是以農民之身崛起,於527年上位。他統治了將近三十年,而除了編纂羅馬法律以外,他也恢復了不少羅馬國早期的輝煌。他奪回迦太基,更從日耳曼人手中拿回羅馬,雖說沒很久。他也下令建設出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之一: 聖索菲亞大教堂。

當運動暴動毀壞了之前的大教堂,他建設了聖索菲亞,而此教堂的圓頂成為了他帝國財富和繁榮的象徵。羅馬人是傑出的建設者和工程師,而聖索菲亞並非例外。如此優秀的圓頂要再等五百年才被建設出。但你不會誤以為這是個羅馬神殿。他並不擁有,譬如說,羅馬競技場的簡潔和對於工程的強調。也所以聖索菲亞大教堂在許多方面象徵了東羅馬帝國是如此的羅馬和不是。

查士丁尼做出最有趣的,或許是與具爭議的狄奧多拉結婚。狄奧多拉在當皇后之前是位演員、舞孃、和可能妓女。在最大的運動暴動時,他說服她丈夫不要逃離城市,而這或許救了查士丁尼的性命。她也收留了一位後來變成非常重要將軍的太監。她為了女性奮鬥,擴展離婚女性的權利和財產擁有權,更立法禁止處死通姦的女人。

基本上,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從羅馬流放後,拜占庭持續維持了羅馬的帝國和戰爭傳統將近一千年。拜占庭人或許不說拉丁語,也沒幾個皇帝來自羅馬,但在最主要的部分,他們是羅馬人。

除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拜占庭人供奉著不同形式的基督教,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東正教會。天主教和東正教為何後來分離是個很複雜的議題。對我們所重要的是教會之間的差別。教義上的差別在於復活節的日期,而政治上的差別在於誰比誰權力大。

在西部我們有一位教宗,當在東部我們有大牧首。教宗是羅馬天主教教會的頭。他是地球上上帝的攝政,並不聽從任何世俗統治者。自從羅馬的失守,西部對於權力應該在國王還是教宗手上經歷了不少緊張。東正教就沒這問題,因為大牧首總是由皇帝任命。誰擁有教會的控制是明顯的。在英文甚至擁有個字叫做caesaropapism,也就是凱撒在教宗之上的意思。但由於羅馬在476年後就沒有了皇帝,這代表了沒有任何人挑戰教宗。這深深的塑造了歐洲歷史的未來一千兩百年。

我認為在許多重要的方面,羅馬帝國在離開羅馬後繼續生存了一千年。但其實在某些其他方面他甚至生存於現在。他生存於西方的想像力中,當西方社會看待歐洲為西方,而中東為東方。他生存於足球迷之間的競爭和宗教之間的衝突。他生存於查士丁尼羅馬法律,當他依然是歐洲民法大致上的基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痕天 的頭像
    風痕天

    dynastycmc的部落格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