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大交換
在1492年之前,我們無法真正的討論世界歷史,只能討論不同區域的不同歷史。但哥倫布改變了一切。哥倫布大交換同質化了世界的生物景觀。自哥倫布之後,植物和動物物種的數量持續減少,而每個地方的物種多樣性也大規模的下降。最初到達美洲的歐洲人從來沒看過番茄和鯰魚,而美洲原住民也從來沒看過馬。透過讓世界生物同質化,哥倫布大交換重新定義了動物的人口,尤其是人類。這混合也製造出了像是現代披薩的東西。
我們將把哥倫布大交換分列成四個類別: 疾病、動物、植物、人類。
細菌,在於哥倫布大交換來說,確實是個負面影響。大部分的美洲原住民和加勒比海島民對於歐洲人的到來只有一個反應: 死亡。
我們無法確定到底多少原住民死於歐洲人的到來,但確實是超過一半,而有人甚至估計百分之九十。歷史學家一直以來把死因怪罪於歐洲人的殘暴,而當這確實是個因素,主要的罪魁禍首是疾病。
天花一向被看為是最大的罪犯,但其實是一系列的疾病造成的傷害。除了天花以外,美洲人也死於痲疹、流行性腮腺炎、斑疹傷寒、水痘。這都是他們從沒接觸過的疾病。人口驚人的下降的確是這些疾病的最恐怖效果,不管是在心理還是人口上。但副效果也同樣的糟糕。阿茲特克和印加領導的死亡導致了戰爭,而擴散疾病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肉搏戰,更何況領導人不斷的死亡。瓦伊納·卡帕克,印加帝國的國王在皮薩羅還未來到之前就死於天花。他的死亡引起了繼承爭執,而後來繼位的兒子被皮薩羅俘虜並處死。若不是這繼承戰爭,印加本擁有較好的能力對抗相較下少數的西班牙人。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阿茲特克人上。敗給科爾特斯的蒙特祖馬二世是前一任國王的侄子,一位遠比他強大,死於天花的國王。當他死時,許多較小國家叛亂了,並甚至為西班牙人效力。
疾病的另一效果是饑荒,導致不夠人耕農,而營養不良的生存者更容易受害於疾病。
疾病的傳播主要是單方面的,從舊大陸到新大陸,但美洲人卻也給了歐洲一個禮物: 梅毒。他於1493年出現於歐洲。雖然歐洲人喜歡怪罪梅毒於互相,義大利人稱他為法國病,法國稱他為拿坡里病,波蘭人稱他為德國病,俄羅斯稱他為波蘭病,事實上,梅毒來自從美洲歸來的水手。梅毒持續的傳染了許多歐洲名人,也很可能是許多歐洲王朝權力糾紛的幕後黑手。但相較於舊大陸疾病授予新大陸的影響,梅毒的影響不算大。新大陸另外送給舊大陸的毀壞性禮物: 菸草。
再來是動物。美洲動物,像是大羊駝或是天竺鼠,從沒在真正在歐亞擴散過。但帶向美洲的出口,像是豬、牛、和馬就不同了。首先,這些動物,尤其是豬,完全的重新定義了食品供應。豬繁殖的很快,吃任何東西,也因此成為了新大陸的英雄。當埃爾南多·德·索托於1539年到達佛羅里達時,他帶來了十三頭豬。當他死時,他擁有七百頭豬,而這僅僅發生在三年後。豐富的肉和龐大的農地代表了歐洲人在美洲很少體驗饑荒,而盡管所有所謂為了宗教和政治自由的故事,歐洲人來到美洲的主要理由是為了食物。
大型的歐洲動物也改變了美洲的工作性質。在歐洲人之前,最大型做苦力的動物是大羊駝,而牠頂多只能承擔五十公斤。這代表了印加人長途旅行利用的主要運輸動物就是印加人本身。把牛與犁一起利用,讓更多農地變成可耕的,也讓運輸變的較簡單和有效率。歐洲動物也重新塑造了文化。
你或許看過美國原住民,帶著老鷹羽毛頭飾,騎著馬奔馳於北美大平原裡的畫面。這在哥倫布大交換之前根本就不存在,當沒有馬讓他可騎。馬匹的引進,導致了許多原住民放棄農業,當騎馬獵殺野牛的游牧生活方式遠比農業賺錢。
雖然動物和疾病完全重塑了新大陸,新大陸植物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才是最大的。確實,歐洲人帶來了一些現在美洲擁有的農作物像是葡萄和小麥,天主教彌撒需要的東西,但新大陸的植物極端的改變了好幾億非洲、亞洲、和歐洲人口的生命。光是從披薩這食物就以是證據了。
一直到五百年前,義大利人的生活裡根本沒有番茄、披薩、或番茄醬。印度人也沒有咖哩,當咖哩含有辣椒,一個新大陸的植物。波斯人沒有玉米,一個新大陸食物,就像豆子、馬鈴薯、牛油果、花生、小藍莓等等。這些新大陸農作物大概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人口增長。新大陸遠比舊大陸的食物擁有更多的熱量,而這是為何世界人口於1650至1850翻倍的主要原因。玉米和馬鈴薯這種植物能在無法生產舊大陸農作物的土地種植。馬鈴薯本來是以春藥引進歐洲,但後來發現必須把這些馬鈴薯蒸餾成伏特加才或許有那效果。如果馬鈴薯真是春藥的話,那愛爾蘭人大概是這世界上性慾最強的民族了。
一畝半的馬鈴薯種植足夠養活一個愛爾蘭家庭一年,而一位愛爾蘭工人一天大概能吃十磅馬鈴薯。光是依靠馬鈴薯,愛爾蘭人口於1754至1845翻倍,直到馬鈴薯飢荒的發生。
而不只是歐洲。木薯是個遠比任何其他植物含有熱量的新大陸植物。木薯在非洲變的如此的主流,許多非洲人認為他是非洲本土的植物,但他不是。番薯也不是舊大陸的食物。雖然番薯沒有於東亞或東南亞替帶米飯,番薯是如此的普遍,他曾經在中國被稱為「窮人的主食」。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盡管玉米不是歐洲飲食的主要,幾百年來,他一直是歐洲家畜的主要食物。其實,他今天依然是。於2005年,美國生產百分之五十八的玉米都用於動物的飼料。
最後一點就是哥倫布大交換涉及到很多人的遷移。於這現象的早期,這遷移主要是單向的,涉及歐洲和非洲人移向美洲 (通常違背非洲人的意願)。
哥倫布大交換導致了新大陸在疾病的摧殘後,重新的复育。較良好的飲食讓舊大陸的人口增長,而這為歐亞大陸製造了人口壓力,導致更多人移民美洲。於這過程中,世界人類於種族和基因上變的越來越有連接。但也導致了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悲劇。
所以我們該如何看待哥倫布大交換? 他摧毀了美洲的人口,導致普遍黑奴,但也允許了世界人口的提升,而某些原住民部落的生活也短暫的改善。哥倫布大交換後,逐漸越少人餓死,但地球生命的多樣性也大規模的降低,而在不該種植某些農作物的地方種植,傷害了大自然。總體來說,我們應該感恩哥倫布大交換嗎? 我們是否應該繼續延續並加深他帶來的全球化和單一文化?
有些人不覺得他讓我們更好。哥倫布大交換讓新大陸和舊大陸深深的改變,有時不經意的,有時刻意的,有時暴力的。他們認為互相交換的植物和動物在這幾百年來導致的滅絕,遠比自然演化過程能在一百萬年導致的滅絕還多。他們也認為哥倫布大交換留下的基因庫沒有更豐富,反而是更貧窮。根據他們,我們是哥倫布大交換所剩下的,而這貧困化將會增加。
但最終決定還是由你自己選擇。你同意那些人嗎? 人類較長壽健康的生活是否值得較貧窮的生物圈? 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結論將如何塑造你過生活的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