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古巴政權宣布了如果美國和古巴要正常化關係,美國必須歸還他海軍基地設立在的關塔那摩灣。華盛頓明確的回應歸還基地不會在當今被考慮。這回應是在預期中的。該基地的狀態一直是不少政治活動的目標。關塔那摩灣問題顯示出美古談判很值得注意的一點。他與美國如何挑戰西半球歐洲列強到成為超級大國擁有親密關係。

 

美國在西半球擴展

古巴是加勒比海最大的島嶼。他在墨西哥灣佔據獨特的位置,把海灣出入口分成兩個咽喉要道: 猶加敦海峽和佛羅里達海峽。他也身在於美國東岸與巴拿馬運河的海路上。古巴因此在美國保護該地區經濟和海運活動的策略上具有關鍵性。但是美國海軍能力的進化已改變了古巴的重要性,也改變了關塔那摩灣扮演的角色。

美國在1823年,以門羅主義為方向,開始在加勒比海域挑戰歐洲殖民勢力,擴展野心。以當時的總統詹姆斯·門羅命名,門羅主義的目的是防止歐洲列強 (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在實現獨立的前殖民地干涉。這在當時只能算是虛張聲勢,當美國並不擁有執行他,並稱霸該地區的海軍實力。但當時擁有相當力量的英國支持著並承諾維護門羅主義。防止其他歐洲國家奪回過去的殖民地,也代表了維護英國進入那些市場的權力。

雖說這是美國針對西半球外交政策的大變動,門羅主義並不直接影響古巴。門羅主義不尋求干涉歐洲殖民地的事務,而西班牙一直到1898年的美西戰爭都統治著古巴和波多黎各。到了那時,美國軍事能力追上了他外交政策的意圖。美西戰爭是美國海軍首次踏上際舞台,並以從西班牙手上奪取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為結局。

但華盛頓要在古巴干涉,需求一個正當理由。那機會來到,當緬因號戰艦爆炸。戰艦是當初被部屬在哈瓦那保護美國在島上的商業利益。同時,西班牙軍隊對古巴人民暴行的新聞不斷流傳。介入行動包含了美國軍隊到達關塔那摩灣的時刻。1898年的六月美國的海陸隊,為了打擊關塔那摩城的西班牙軍力,登上了關塔那摩灣。這是為了預防他們支援正在執行聖胡安山丘戰鬥。

美國打敗西班牙過後的許多年,剛獨立的古巴政權與華盛頓簽暑了永久租賃關塔那摩灣為海軍基地的條約。在當初,與西班牙簽的和平條約是轉讓古巴島的主權給美國,但華盛頓決定留給抗拒西班牙的當地領袖。關塔那摩灣的海軍基地之後演變成美國持續佈署海軍的關鍵。在那年代,戰艦在海上的時間被需求的燃料所限制。擁有像是在關塔那摩灣的煤炭站,幫助美國海軍擴散在加勒比海的能力。

 

關塔那摩的角色轉變

世界二戰後的關塔那摩也扮演了支援美國在東岸商業航運的直接角色。古巴革命後,這角色改變不少。在革命時期,關塔那摩灣不只是美國抗拒菲德爾·卡斯特羅叛軍的關鍵,也是美國對抗蘇聯的一粒棋子。古巴新政權和蘇聯的交情讓古巴成為蘇聯針對美國大陸的先鋒。1962年的導彈危機明顯的暴露出那情況。關塔那摩灣的基地並不在當時扮演主要角色,雖說美國在關塔那摩灣的存在一直是美古爭執的一大原因。

冷戰後,基地的軍事意義開始下降。蘇聯的垮台讓古巴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失去重要性。新科技的發展減低了美國海軍在加勒比海擁有基地的需求。雖然地緣政治主宰著歷史,人類科技的進化能深深的影響國家的實體限制和能力。利用新一代和更高效的燃料改善了戰艦的速度和航程,到了墨西哥灣的安全和航海行動已不需求在古巴有支援點的程度。

美國海軍持續利用關塔那摩為訓練場,但連這後來也慢慢失去意義。到了90年代,基地已被降級為「限制活動到足夠維持設施」的程度。一直到今天,美軍保持著這不過是看守人的角色。這一切是為了美國國務院而做出,當國務院打算利用關塔那摩為與古巴談判的籌碼,而不是軍事需求。

美國也領悟到拉丁美洲其他的基地,已在新地緣政治環境和科技現實中失去了意義。二戰時,美國在巴西也有設立類似的基地,但戰爭結束後,基地也關閉了。相同的,以50艘驅逐艦交換的租賃條約,美國在英國不同前殖民地管理著一系列的基地。大部分都在二戰後或冷戰時關閉。美國已不打算利用基地來部屬軍事能力,但關塔那摩灣仍然被當成特別例子。

9/11事件後,基地找到了個新的用處: 扣留恐怖份子嫌犯的拘留所。關塔那摩灣的含糊合法狀況提供了這用處的立場,當嚴格來說,他是外地租來的基地。恐怖份子嫌犯不需被授於居留在美國本土上的同樣保證,也提供了應付恐怖份子敵人的不同動態。關塔那摩灣在之前也被拿來類似的利用。90年代早期,他是用來拘留愛滋病患難民。

關塔那摩灣歸還古巴的可能性依賴著美古談判,也依賴著美國國內的政治活動。佛羅里達州擁有不少反卡斯特羅的古巴移民。關鍵是要以當今的情況,而不是以過去扮演的角色看待他。關塔那摩灣在談判中的定義在於華盛頓利用籌碼的慾望有多強。他唯一的約束是必須解散拘留所,好遵守古巴的要求,而這不表示美國會輕易放棄基地。關塔那摩灣這卡一被利用,華盛頓的長期籌碼就再也沒有了。

 

arrow
arrow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