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將轉向偏經濟的主題。經濟不只是關於供給和需求,更關係到人們所做的決定,和這些決定如何塑造人們和他們的生活。也所以我們將討論的是美國歷史最有趣,但最少被研究的時期: 市場革命。
這時期沒有激烈的戰爭或精彩的政治辯論,但卻塑造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如何看待日常工作。市場革命,像工業革命,是個過程多於事件的現象。他發生在19世紀的前半段,基本上在內戰之前。這時代被命名為「好感時代」,當在1812-1836之間,實際上只有一個政黨,導致美國於政治上的糾紛較少。
市場革命是許多美國人離開只為自己生產的模式,也就是傑佛遜早期的理想,並轉向生產售賣給他人的模式。消費者往往身在很遠的地方,而價錢由與其他生產者的競爭定位。這其實較接近漢密爾頓的美國夢。在許多方面,這是現代工商業經濟的開始,而且不只發生在美國,也在全世界。
允許這巨大經濟轉移的第一件事是科技,尤其在運輸和通訊方面。在18世紀的時候,運輸產品到市場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導致了市場非常的當地和小規模。貿易主要是在陸地上,而在美國,光是陸地運輸30英哩的距離,就與海運到英國一樣貴。要從辛辛那提運輸到紐約,最有效的路線是透過密西西北河到墨西哥灣,繞過佛羅里達州,再沿著大西洋海岸向北去紐約。這路程雖然需求三個月,卻依然比直接的陸路迅速和便宜。
但新的運輸方式改變了一切。首先,道路被改良了。就連聯邦政府都參與了,建設了國道,從馬里蘭州到今天的西維吉尼亞州。但是比道路還重要的是運河。這讓運輸更便宜和有效,而這若不是因為蒸汽船就不會發生。在1807年,蒸汽船首次顯示出了他的商業潛力,而到了1811年,我們已可以在密西西北河上看到蒸汽船的蹤影。蒸汽船的推出掀起了建設運河的狂熱。從1800年到經濟衰弱的1837年,三千英哩的運河被蓋出。紐約更是這建設的中心,在1825年完成了伊利運河,連接五大湖到哈德遜河,也讓紐約成為了國家的第一港口。其他城市像是水牛城、雪城、和羅徹斯特都是在運河旁成長的。
但從長遠看,最重要的運輸改變是鐵路。第一條商業鐵路,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開始於1828年,而到了1860年,美國擁有了超過三萬英哩的鐵路。
在通訊方面,電報被發明了,允許商人能夠知道何時貨會到,並預估價錢販賣。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更多訊息代表了更穩定的市場。
但或許最重要的研發是工廠。工廠把工人聚集在一起,分配工作,讓生產快速和有效率許多。最初的工廠依賴水力,也是為何都位於在擁有較多瀑布和激流的東邊。但在1840年後,蒸汽動力進入了舞台。工廠可以位於其他地方,尤其在中西部裡的大城市附近。美國製造業系統主要出生在新英格蘭地帶,但後來移向中西部,一直到後來的衰敗。
所有這些新經濟特色都需求龐大的資本投入。你不能以不同階段建設運河,並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期間中,期待他會慢慢為自己支付。若不是有現代的銀行系統,和願意承擔風險的人,沒有任何的這些事情會發生。有些投資是透過新的企業組織模式推動,特別是有限公司,允許融資商業投資的投資者不需親自負責,除了自身以外的損失。換句話說,企業可以在持股者和幹部不破產的情況下失敗。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些改變,但確實在這過去180年激發了經濟成長。
在1830年代,國家開始通過公司法,簡易化創立工司的過程,而最高法院支持並保護這些新法律。最高法院支持競爭,而這顯示了美國資本主義成長的一大因素: 政府。聯邦政府建設了道路和運河,而他的最高法院保護了企業,當州份發行了融資建設運河的債券和合約於鐵路建設公司。有很多傳說描述了勇敢的企業家獨立建設美國經濟,但其實如果沒有政府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也實現不了什麼。
市場改革改變了美國國內過去兩百年工作的景觀。小規模的紡織和其他生產主要都是由女人在家裡實行的,而在一開始,工業生產也是如此。工廠會生產產品的一部分,譬如鞋子款式,並分配於許多家庭加工結束他。後來,他們領悟到把所有工人集中在一個地方比較有效,雖說這外加工制沒完全消失。但市場革命後,越來越多美國人出門工作,而不是在家裡工作。
市場改革也改變了美國人如何看待工作和娛樂時間。在農場上,季節和白天時間規定了工作的時間,但在工廠裡,工作由時鐘規定。順帶一提,時鐘是美國製造業系統最先製造的產品之一。鐵路和運輸時間表更需求了時間的標準化。
工廠也讓更多的人做工業工作。在一開始,這代表了女性。麻薩諸塞州早期的紡織業工人主要都是新英格蘭年輕的農場女孩,出來工作幾年,再回家結婚。聘用女性較便宜,因為普遍認為女人不會是家裡唯一的經濟支柱。至少這是他們利用的藉口。
這一切代表了工作的性質已改變。在殖民時代的美國,手工藝人得到的價錢是基於他所生產出的。在個工廠裡,工人得到的薪水是基於工作了幾個小時,不管生產出的數量。這或許聽起來不算什麼,但為薪水工作,並讓時鐘和雇主定義你的生計是個巨大的改變,也破壞了本應是美國根本的自由思想。湯瑪斯·傑佛遜當初就是擔心在工廠工作的人,依賴雇主,變成不自由,而這讓他們不符合適當的美國公民。而碰巧的是,許多工廠的工人同意他的話。
許多工人的反應就是尋求自己的土地。當新英格蘭地帶的土地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向西遷居。在1812年戰爭後,這現象變的顯著。從1790年到1840年之間,四百五十萬人越過阿帕拉契山脈,而再1851年到1821年之間,六個新州份被創立。俄亥俄州人口從1810年的二十三萬,到了1850年已長到兩百萬。當美國於1819年購買了佛羅里達州,許多人也開始遷居於此。向西邊遷居是美國自由的關鍵一面,而19世紀是「昭昭天命」的年代。這思想是認為美國被賦予了向西擴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這導致工廠困難於找到男工人。一開始,他們聘用女人補空缺,但逐漸的,這些工作由新來的移民補缺。幸運的是,美國有很多的新移民,像是逃離貧窮的將近一百萬愛爾蘭人。
最後,讓我們轉向知識份子對於市場革命的看待。超驗主義者,像是瑪格麗特·富勒、亨利·大衛·梭羅、和華特·惠特曼試圖重新定義在這改變世界裡的自由概念。工作逐漸嚴格受管制,工人像他們製造的零件一樣可隨時被替換。但超驗主義者認為自由在於個人重新改造自己,或甚至改造世界的力量裡。但這類美國文學也引起了許多反應,當慢慢變的明顯,重新發明自己,對於工人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
早期的19世紀見證了一系列的的繁榮和蕭條,稱為商業週期。這些商業週期帶領來了貧富差距。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工人開始組成政治組織叫做工人黨,而他們終究演變成工會,呼籲更高的工資和改善的工作環境。我們將在未來幾篇討論到更多,但很重要記住的是,當美國越來越富裕,許多人,包括女性、尤其奴隸,但也是自由的工人,辨認出市場革命造成他們,相較於50年前,擁有更少的自由。
關於市場革命我最喜歡的評論來自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錄事巴托比》。梅爾維爾在紐約的海關工作,也所以很了解世界市場。在《錄事巴托比》裡,他描述著一位在紐約為律師當書記的年輕人的故事。當你是個農夫,你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你工作才有食物,沒工作就沒有。但當你像巴托比是位書記,你很難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意義。你知道誰都可以做這份工作,你也懷疑如果你的工作沒被完成也沒什麼影響。基於這理由,巴托比停止了工作,並基本上拒絕任何給他的任務。看著他老闆和社會對於這位拒絕融入市場經濟的反應很好笑,也後來轉為悲劇。而這透露了許多,超越名人、新發明、和個人英雄主義,關於市場革命的資訊。
普遍解釋巴托比為存在主義的敘述,也的確是。但對我來說,這故事的背後也是關於市場經濟。如果我被允許更改書名的話,我會改成《錄事巴托比: 華爾街的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