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憲法,我們終於真正在討論美國歷史了。自從美國的開始,政治就一直很具有對抗性。我們在上一篇討論到了美國政治第一次的大衝突: 憲法還是邦聯條約? 憲法最終勝出,但幾乎馬上一個很根本性的問題就出現了: 我們該是個怎樣的國家?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獨立戰中是深得華盛頓信任的侍從武官,並成為了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擁有強烈的個性,也擁有關於美國未來非常明確的想法。
首先,漢密爾頓希望國家追求重商主義,也就是說深入地參與世界貿易。第二,他希望美國成為個製造業大國。美國不只是買賣東西,更要製造商品。但要把國家變化成製造業大國,他需要能建設設施和保護專利的強大國家。而我們已經透過《聯邦黨人文集》知道他是支持強大政府的。漢密爾頓也設想美國主要由菁英統治。他的黨派,稱為聯邦黨,將是富有身世的黨派。漢密爾頓希望與英國擁有親密的關係,而這不驚奇,基於他對菁英主義和貿易的熱情。
但也有反對的觀點,並主要是與湯瑪斯·傑佛遜最有相關。傑佛遜希望美國主要是個農業國家,一個大部分人都是小規模自給水平農民的國家。或許有些農夫能製造出一點過剩給當地的市場,但絕對不夠給國際消費者,也不會有國際貿易。他也不要有製造業。這小規模的當地經濟適合小規模的當地政府。也所以傑佛遜支持反聯邦主義並不驚人(儘管他後來受益到新憲法,當這允許他成為總統)。不像漢密爾頓,傑佛遜是個民主派的,也就是說他不信任集中權力和特權,並認為群眾能自己統治自己。對他來說,集中的經濟力量比群眾暴行更威脅到自由。傑佛遜很崇拜法國,而不只是因為他在巴黎當過大使。他喜歡法國因為法國在獨立戰中與他們一起對抗英國,也因此支持法國1789年的革命。
大致上,傑佛遜和他的支持者稱呼自己為民主共和黨,傾向於法國,就像漢密爾頓傾向於英國。而這是個問題,當英國和法國於1740-1815之間不斷打仗。
除了這些對於美國不同理想的辯論,也加上了美國應該允許多少自由言論這議題。傑佛遜和他的民主共和黨要求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言論。至少在某些方面是。
民主共和黨在於華盛頓當總統時出現,也成為了第一個反對黨。於1794年,賓夕法尼亞州的民主共和黨發言說:「思想自由,和利用發言或媒體的意見溝通自由,是我們自由的保障。」
連邦主義者卻看待太多言論自由和民主為威脅。這是否應該讓我們認為民主共和黨是較好的民主派? 可惜事情沒那麼簡單。許多民主共和黨黨員,包括傑佛遜,都擁有奴隸,而奴隸制是民主的相反。支持法國大革命和1793年後的革命也是個問題。這失敗的革命讓許多人在壓迫中無辜丟了性命。
在第一屆的美國大選中,基本上沒有什麼政治黨派,連選戰都沒有。沒有人挑戰選舉,而華盛頓因此贏了。他基本上連拉票都不用。華盛頓的任期基於幾點很重要。他的任期設下了幾個先例,包括總統只應該服兩任,和就算身為將軍,總統只應該穿便服。但他不是政策後的首腦。漢密爾頓才是。華盛頓或許不會稱呼自己為聯邦主義者,但他支持漢密爾頓強化國家的計劃。
也因此,漢密爾頓開始了美國五點計劃的傳統:
第一點: 建立國家的信用: 漢密爾頓領悟到如果新國家要被認真對待,他需要償還主要來自戰爭的債務。為了達成,漢密爾頓提議美國政府應該負責州份累積的債務。
第二點: 創建國家債務: 漢密爾頓希望創建新的有息公債,讓富人擁有股份,並致力於國家的成功。
第三點: 創立美國銀行: 這銀行將是私立的,並為持股者賺錢,但將持有公共資金,並發行利用於貨幣的債券。
第四點: 威士忌稅: 美國人喜歡喝酒,也所以一個絕對可募錢的方法就是在威士忌上打消費稅。雖然這或許降低飲酒或導致消費者換到啤酒,最主要影響到的還是農夫。農夫農作物的最好用處就是提煉成威士忌,也是他們一大利潤來源。
第五點: 透過關稅鼓勵國內工業製造業: 如果你認為美國是設立在自由貿易的原則上,那你可能要重新思考了。
我們還記得民主共和黨希望擁有較自由貿易的農業共和國,也所以他們不同意漢密爾頓的計劃。他們認為這一切不在憲法裡。他們的立場是政府應該限制於憲法的文字,而這就是後來所謂的嚴格解釋。但基於民主共和黨缺乏自己的五點計劃,他們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削減漢密爾頓的五點計劃到四點。
在當時的民主共和黨,許多都是南部人。他們答應漢密爾頓計劃的前四點,但做為交換,首都必需永久的設在南部馬里蘭州裡波托馬克地區。前兩個暫時首都都設在北邊。暫時來說,漢密爾頓的經濟計劃勝出了。
漢密爾頓計劃裡最具爭議性的一點大概就是威士忌稅了,而不只是因為大眾喜歡喝酒。農夫喜愛把黑麥做成威士忌賣。在1794年,西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夫決定武裝抗議。華盛頓代領了一萬三千士兵平定了這威士忌暴亂,並成為了唯一還在任期中親自率領軍隊的總統。美國也持續的在酒上打稅,一直到今天。
在外交事務上,基於商業理由,漢密爾頓希望與英國擁有更親密的關係,但英國不斷的與法國打仗,而美國在理論上與法國是永久的盟友。法國革命讓情況更複雜,當民主共和黨支持他,但保守的聯邦黨卻懼怕他,尤其當法國在1793年,開始僱傭美國軍艦攻擊英國。英國的回應是綁架美國水手,逼迫他們效力英國海軍。
華盛頓派遣國務卿約翰·傑伊去英國解決綁架問題,並妥協出《傑伊法案》。這改善了美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但完全沒提到關於綁架的問題或美國海運的權利。華盛頓在剩下的任期基本上就無視了這問題,也或許開創另一個新的總統傳統: 把外交政策的大問題留給未來的總統。
到了任期結束,華盛頓對政治有點幻滅。為了呼籲團結,他出了名的說過: 「在於細微差別的色調裡,你找得到相同的宗教信仰、禮儀、習慣、和政治原則。」華盛頓警告關於「黨派精神的有害影響」,發言說:「它挑撥社區的一部份對抗另一部分,造出嫉妒和誤報,點燃一方對另一方的敵意,偶爾鼓動騷亂和暴動,並打開大們於國外的影響和腐敗。」盡管這警告,當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上任時,美國人以經分裂成兩邊: 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
亞當斯當選的1796年大選,曝露出美國選舉制度的一大缺點。副總統是由獲得第二多票數的人擔當,但這人是湯瑪斯·傑佛遜。如今情況是總統和副總統位於政治光譜的不同邊,而這不是件好事。他們必須等到下個大選才能修改憲法,但在這其中又發生了一件糗事。
在國內,亞當斯持續了漢密爾頓的政策,但亞當斯的任期是以外交問題出了名,尤其當亞當斯政權對於法國問題的反應過度。因為美國試圖與英國維持良好的商業關係,而英國持續與法國打仗,美國與法國發生了美法短暫衝突,盡管所謂的永久聯盟。
法國擾亂美國海運,美國也逐漸對他們的暴力革命感到擔心。之後又發生了XYZ事件,當法國派遣了三位使者試圖向美國政府勒索賄賂。美國公眾開始反對法國,而亞當斯利用這機會通過了《外國人與煽動法案》。外國人法案延長了成為公民需求的時間,而煽動法案讓批評政府成為了犯罪。在被煽動法案判罪較有名的人當中,我們有馬修·萊恩。這位國會議員因為批評總統被丟入監牢。還在牢獄裡時,萊恩依然贏得連任國會,也顯示出了這條法律的人氣多好。
他是如此的不受歡迎,維吉尼亞州和肯塔基州的議會通過了反對的決議,宣稱了這違反美國人的自由,並且州份議會有權力推翻或消除任何他們認為違反憲法的聯邦法律。
外國人與煽動法案在傑佛遜的政權下被允許失效。其實也不是普遍所有批評亞當斯或崇拜法國革命的人都被逮捕。雖然這法案不受歡迎,倒也沒導致聯邦黨結束。但在亞當斯之後,再也沒有聯邦黨人選贏過大選。
但是《外國人與煽動法案》和維吉尼亞州與肯塔基州的回應是重要的,因為他透露出在美國誕生的前幾十年,政治是如何的不穩定。就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不是確定的事,當美國還在試圖判斷自己該成為什麼樣的國家。
這很重要當我們討論美國歷史,但也同樣重要當我們觀察新設立的民主國家。我們或許認為當傑佛遜在1800年選上總統就一切都解決了,但事情沒那麼單純。事情總不是那麼的單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