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討論,在塑造當今世界或許是貢獻最多的人,也就是偉大的溝通者: 隆納·雷根。
雷根是個有趣的總統,因為在許多方面,他是直率的。他的總統任期被命名為「雷根革命」,但授與他如此多的功勞改變美國有點奇怪,當他是最不愛插手的總統之一。我一向不愛在歷史上專注於偉人,也所以我們將討論的是他上任之前的力量,和這些力量如何導致所謂的雷根革命。
雷根時代從他在1980年上任時開始。在當時,任何人應該都能贏過吉米·卡特,但雷根的成功在於他拉攏許多保守派的派別。雷根強調對於州份的權力,並譴責福利詐騙。他也譴責為了種族融合而將學童運送到外區上學的公車制度和優惠性差別待遇,並透過捍衛家庭價值觀 (雖然自己是第一個美國總統離婚),獲得了宗教保守派的支持,包括新設立的「道德多數」 (Moral Majority) 。
雷根對於黑人民權運動引起的白人敵意也很具吸引力。經濟保守派喜歡他的反公會、低稅率、和自由市場,而反政府派喜歡他對於政府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問題本身的宣稱。冷戰鷹派喜歡他的激進、反蘇聯立場、和增高軍費的欲望。這是個很大的聯盟,但他也只勉強的爭取到多數政府。不管如何,雷根在1980年取勝了。他甚至獲得了一般是民主黨票倉的伊利諾州和紐約州。
雷根許多的政策在當時並不受歡迎,但他是的確是個偉大的溝通者。他當過演員,並知道如何與人交談,並不讓他們感覺屈尊。他不懈的樂觀與卡特形成了受歡迎的對比。
雷根比任何其他美國總統還常利用「自由」這詞,而這值得我思考他的意思在哪。在美國歷史上,自由對許多不同人代表了許多不同意義。自由是否是自由於政府的暴政? 又或者自由是政府保護我們於飢荒、無家可歸、和軍事攻擊? 政府提供自由還是限制他?
我們不用懷疑雷根接手的政府對美國的開國元老是陌生的。社會保障、聯邦收入稅、和國家藝術基金會不會是他們能想像的。但許多人會認為1980的美國遠比譬如1790的美國自由多。那時候,奴隸制畢竟是合法的。在19世紀早期的美國,奴隸所有者甚至認為政府剝奪他們擁有奴隸的自由。也所以,我們應該如何想像自由,和我們應該如何允許自由的問題,位於美國歷史的中心。
雷根看待自由的一大部分是經濟自由。他透過他的經濟權利法案推廣限制公會的力量,降低政府對工業和環境的監管、和減低稅率。這些都是雷根革命的一大部分,但一切其實已在保守主義崛起的那幾年就開始變動。那這經濟權利法案的幾點到底真正發生了呢? 他的最大成就是降低稅率。在1981年,雷根說服國會將最高稅率從70%降到50%。在1986年,國會更透過稅收改革法案進一步降低到28%。
認為較低稅率是激發經濟成長的方法叫作供給面學或下滲經濟學。這是透過高利率以抗擊通脹,再加上減稅,尤其是幫富有的美國人。他的目標在於有錢人在減稅後會花更多錢投資私人企業,導致創造新工作。還有,低稅率將鼓勵人民更積極工作,當可以保留更多錢。
有效嗎? 這歷史的一部分就要看待你的政治觀點了。在最開始,高利率的確在1981-82引發了經濟衰退,而這不是理想的。但通貨膨脹也確實從1981年的13.5%降到1988年的3.5%。自1982年後經濟就開始擴張。在雷根時代下,GDP是持續增長的。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受益到這擴張。雖然股市大漲,工資並沒提升多少。其實自那時的浮動後到現在都沒變過。
供給面學的一主要思想是既然減低稅率,政府開支也必須削減。但這並沒發生。政府總是擅於減稅,但不擅於降低開銷。雷根時代確實有削減某些項目,但最昂貴的方案像是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大致上沒被影響。其實政府開銷甚至或許提升,當國防開支大大提高,讓國債到達2.7兆美金。
但雷根的確實現了他的反公會宣言。在1981的八月,當航空管制員工會罷工,並違反了聯邦法律,雷根開除了超過一萬位拒絕回去工作的管制員。
我前面提過,80年代是對華爾街不錯的年代。在那年代,購買或合併公司變的比好好運作公司簡單。譬如納貝斯克集團和美國雷諾菸草的合併,為負責項目的律師和銀行產生了近十億美元。
但如果你只是80年代的一般人,做著普通的工作,那你可能沒分享到那份財富。80年代是貧富差距的提升,雖然沒有今天的規模。到了90年代中期,最富有的1%控制著國家財富的40%,也是二十年前的一倍。在同時,中等家庭的收入停滯著,當最貧窮的20%下降著。
我們時常疏忽放鬆管制的一面,就是精神病院的關閉。在這些機構裡,有些是管理不良的,但在沒有替代下的快速關閉所有設施,代表了許多病患被遺棄在路上。遊民數量大幅提升。
當然,雷根在今天是保守派的寵兒,但以今天的標準,他只能算是溫和派的。是,他的確減了稅和砍半了幫助貧窮的方案,但在第二任,他有效的與民主黨合作,而這是在當今美國政治看不到的。他也基本上沒去碰主要的社會方案。
80年代也沒讓基督教右派的願望實現。離婚率提升,墮胎依然是合法的,而女人並沒脫離勞動力。其實,雷根任命了美國第一位女性最高法院法官。就連優惠性差別待遇也持續著。
再來,就是雷根被認為是結束冷戰的人。邏輯是因為雷根花了這麼多錢在國防上,讓蘇聯為了跟上而破產。也許這在某些方面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能忘了在鐵幕後抗拒壓迫的人。所以或許雷根政權幫助製造了讓改變發生的環境,但做出改變的人還是那些做出改變的人。
在他的第一任,雷根對蘇聯採取了非常強硬的態度。他稱呼他為邪惡的帝國,甚至曾經開過將在五分後轟炸他的玩笑。雷根贊助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軍事集結,包括MX導彈。亮點在於他的戰略防禦計劃,亦稱星球大戰。計劃是利用基於太空的導彈和雷射射下蘇聯導彈。這是個美妙的想法,雖說這也將違反1972年的反彈道飛彈條約。不管如何,這科技在當時是無法被實現的。
雷根也向北約施迫壓力在西歐布置導彈,而北約在1983年的戰爭遊戲是如此的真實,讓蘇聯差點派出飛機和並發射洲際導彈。如果這導致了核武戰爭,故事將會很不同,但事情並不如此。雷根的強硬核武立場有幾個正面結果。首先,這激發了全球的反核運動。第二,這讓雷根成為了核子時代最成功的廢核人士。或許沒有任何事能比接近核武世界末日更能緩和你的思想。在他的第二任,雷根對蘇聯緩和許多,合作降低彈頭的數量。
在第一任期,雷根的國防預算幾乎是尼克森、福特、和卡特的合併,也比韓戰和越戰的費用多出許多。但在第二任,雷根不但舒緩了開銷也緩和了他的修辭。
雷根成功了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談判第一次的核武減量。其實,雙方或許本能完全淘汰核武,但雷根不願放棄星球大戰計劃的堅持沒讓這發生。
這是個具有巨大意義的協議,但雷根其餘的外交政策就沒那麼輝煌了。譬如,他派了軍隊到黎巴嫩執行維持和平行動,但在汽車炸彈炸死241士兵後決定撤退。中東政策是雷根任期最大爭議的關鍵: 伊郎門事件。這應該是美國總統政權使出最瘋狂的計謀之一。當時,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裝組織正試圖著推翻國家的社會主義政權。基於他們的反共產立場,而冷戰又正激烈進行著,雷根政府想要支持他們,但國會立法防止他們。某兩位政府官員於出了個主意。他們的計劃是賣軍火給理論上還是美國敵人的伊郎政府,再把非法販賣的部分利潤授與武裝組織,並不讓國會知道。但國會知道了。國會執行聽證會,並也因此得知雷根把喜愛把政策細節交給手下的習慣。這一點其實幫助了他,當他能宣稱對那兩位的行動並不知情。
這就是雷根時代的重點。這一切或許其實跟雷根關係不大。其實,我不確定任何偉人歷史是否總是關於那偉人。不管你認不認為美國是否在保守派的崛起後較好,這並不是關於某個人。以社會來說,這是我們大家一起討論,當我們談到自由和平等,我們的定義在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