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同意交換被懷疑當間諜的囚犯。華盛頓和哈瓦那也同意舉行會談,以建立外交關係為目標。他們沒有在結束禁運上達到協議,這需要美國國會的認同。
這不是個什麼驚人的協議。他吸引注意是因為美古已斷交幾十年,而沒任何一方願意做出有意義的讓步,或跨出那第一步。在美國,一群保守,和主張人權的古裔美國人,對古巴侵犯人權的譴責,推翻了那可能性。在古巴,保持針對美國的敵意,是維護共產政權的主要關鍵之一。古巴政權是誕生於對抗美國的帝國主義,而美國禁運更是被政府用來解釋古巴的經濟失敗。國際上也沒有力量施壓任何一方遷就另一方。在雙方國內裡,卻有動機保持現狀。
古巴如今感受到必須轉變政策的壓力。經歷不少難關,他們成功地在蘇聯垮後,繼續生存。如今面對的急迫問題,是委內瑞拉的不安穩。委內瑞拉,以很便宜的價錢,共應古巴石油。沒人知道古巴的經濟離懸崖多近,但委內瑞拉石油的幫助,是不可否認的。委內瑞拉總統的政權,在經濟經歷不同失敗,面對提升的社會動盪。如果委內瑞拉政府垮台,古巴將失去關鍵的支柱。我們無法確認委內瑞拉的命運,但古巴必須面對最壞情況的可能性,並做出對應。如果是為了維護政權,打開於美國是理性的決定。
美國變動的理由就沒那麼明顯,但對於歐巴馬政治立場是合理的。首先,在思想上,結束禁運對他是有吸引力的。再來,他在外交政策上,成功不多。正常化與古巴的關係,是他或許能夠達成的。一些組織,像是美國商會,偏向正常化關係,並會在共和黨方面提供政治支援。但最重要的或許是,美國恐懼古巴的地緣政治理由,大部分都已過時了。與古巴正常化關係,已不代表戰略上的威脅。要了解美國在過去六十年對古巴的對待,我們得要了解古巴對於美國的地緣政治挑戰。
古巴的戰略價值
我們必須從1803年,湯瑪斯‧傑佛遜完成了「路易斯安那購地」開始。在路易斯安的歷史,他幾乎一直由西班牙擁有的。後來被割讓給法國了幾年,直到拿破崙決定賣給美國,為了融資他與英國的戰爭。傑佛遜在兩方面,看待路易斯安那為美國國安的關鍵。第一,美國當時的人口,主要在阿帕拉契山脈東邊,從新英格蘭 (當今美國東北區)到喬治亞州。他在1812年戰爭期間發現,如果被侵略,國家是在一個很脆弱的位置,並沒有撤退的空間。第二,傑佛遜對於美國的理想,是建立在農夫能夠擁有自己土地的繁榮,以企業家生活,而不是農奴。路易斯安那豐富的土地,在美國新移民的手上,能產生建設國家的財富,並為國安戰略提供深度。
真正讓路易斯安那有價值的,其實是他的河流組織,能讓中西部的農夫運輸產品到密西西北河,並持續繼續到紐奧良。在那,農產品能夠被出口到歐洲。這些糧食讓工業革命在英國有可能,當這些進口讓英國農夫能夠去城市裡工作。
要讓這發生,美國必須控制密西西北河流系統(包含許多其他河流)、密西西北河三角洲、墨西哥灣、和佛羅里達與古巴之間的大西洋入口。如果這供應鏈被打斷,後果將有巨大的影響力。紐奧良在當今還是美國批量出貨最大的港口,持續出口食品到歐洲,並進口鋼鐵。
對西班牙人,路易斯安那是防衛美國侵入墨西哥的盾牌,而該地區的銀礦也為西班牙帶來不少財富。當路易斯安那落入美國手中,所有資產都受威脅。從美國觀點,西班牙的擔憂提高了西班牙干擾美國貿易的可能性。當佛羅里達、古巴、和猶加敦還在西班牙手中,西班牙有潛力破壞密西西北河的農產物流。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在傑佛遜策略扮演了關鍵角色。身為將軍,他與賽米諾爾人打仗(佛羅里達印地安人),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佛羅里達。他在1814年,捍衛紐奧良於英國攻擊。當他上任總統,他看待墨西哥,如今從西班牙獨立,為中西部的主要威脅。當時的美墨邊界在於薩賓河(接近當今德州和路易斯安那的邊界),並離密西西北河差不多190公里。傑克遜透過山姆‧休士頓,支持德州的起義,也設下了美國後來吸收德州的基礎。
但西班牙古巴仍然是美國的一個憂慮。佛羅里達和猶加敦海峽很狹窄。雖然西班牙在削弱的狀態還是能夠阻礙美國貿易,英國卻是美國最擔心的。以巴哈馬為基礎,英國能佔據古巴,並設立無法摧毀的封鎖線,癱瘓美國經濟。英國依賴著美國農產出品,他們無法忽略英國試圖控制中西部出口,好保護自己經濟安全的可能性。對英國力量的恐懼,也在未來幫助塑造美國內戰,和後來的幾十年。
古巴是關鍵。在敵對的力量手中,他是堵住密西西北河,和奪取紐奧良的最佳地點。西班牙的脆弱,讓美國害怕。任何歐洲強國,英國,或1871年後的德國,都能輕易的從古巴推翻西班牙。如果發生的話,當時缺乏強大海軍的美國,是無法克服的。奪取古巴變成美國策略的必要。在狄奧多‧羅斯福的統治下,美國崛起為主要的海軍力量。他建設了巴拿馬運河,也是後來兩大海洋海軍的關鍵。強大海軍也變成美國在1898年美西戰爭奪取古巴的代表。
事情過後,大西洋的運輸變安全了。美國在古巴保持有效的控制直到菲德爾‧卡斯楚的崛起。但美國一直擔心著古巴的安危。古巴自己本身,無法威脅供應鏈。但在敵對力量手中就能夠被利用捏掐美國。世界二戰之前,德國在古巴擁有某程度的影響力。美國盡全力支持,被認為是美國傀儡的當時古巴領導,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重點在這。只要有外來力量對古巴有興趣,美國就必須反應。而這模式持續到1959年,當卡斯楚奪取權力。
蘇聯的影響力
如果蘇聯在找一個能夠威脅美國利益的地點,他們找不到一個比古巴好的地方。不管卡斯楚在奪取權力前是不是共產,他變成共產蘇聯的盟友似乎無法避免。我個人認為他奪權的幾年前就是共產了,但明智的隱藏著。他知道古巴擁有公開的共產政權會引起美國害怕。也有可能他一開始不是共產,但轉向蘇聯,因為害怕美國干涉。當下無法了解古巴革命的美國,很自動的加強他的控制。卡斯楚需要對抗美國的盟友。不管這結盟是多年的打算,或突然的決定,對蘇聯來說,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冷戰時,就算蘇聯從沒在古巴部屬核能武器,美國還是會反對蘇聯對古巴的影響力。這已經是編入美國的策略。但的確蘇聯有部屬導彈,也造就今天的歷史。
蘇聯空軍缺乏長距離的轟炸機。在世界二戰,他們注重於短距離空中密接支援,來幫助陸軍。美國,因為在空中對抗德國和日本,已擁有長距離轟炸的廣泛經驗。所以在1950年代,美國部屬飛機在歐洲,並加上美國大陸的B-52,有能力利用核武攻擊蘇聯。缺乏長距離能力的蘇聯無法反擊。力量的平衡倒向美國。
蘇聯對這難題的計劃是研發洲際飛彈。在1960初期,這些飛彈的設計進步不少,但部屬的階段卻沒有。除了未發展好的潛艇艦隊,蘇聯缺乏有效的威懾,足夠說服美國不發動核武攻擊。美國與蘇聯的惡劣關係,讓莫斯科無法假設美國不會利用這機會攻擊蘇聯。
蘇聯是具備有效的中距離導彈。雖然從蘇聯無法到達美國,從古巴他們能覆蓋將近全部。俄羅斯只需要拖一點時間來部屬導彈和潛艇部隊。古巴是部屬的最佳地點。如果成功了,蘇聯就成功毀滅美國的機會,但他們被發現了。他們不得已退步。當時,美國其實應該是沒有要動用核武的意圖,但蘇聯無法知道這事。
古巴以兩層次被美國戰略看待。古巴自己本身不是個威脅。在國外海軍的控制下,卻有能力捏掐美國。蘇聯試圖部屬中距離導彈後,古巴進級為有潛力的威脅。蘇聯和美國達成的協議,包含美國保證不侵略古巴,而蘇聯不在古巴部屬核武。但古巴終究是一個問題。如果歐洲發生戰爭,古巴能夠成為威脅美國對加勒比海控制的基地,並影響美國運送太平洋海軍到大西洋的能力。美國從沒有對古巴緩解壓力,就像蘇聯持續利用古巴作為不同事情的基地(除了部屬核武)。卡斯楚政權的國防依賴著蘇聯,當他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支持不同幫助蘇聯利益的解放戰。
蘇聯後的古巴
當蘇聯瓦解了,古巴也失去了擔保人。古巴已不再對美國造成威脅。或許這裡有個隱含的妥協。古巴已不代表威脅,但在理論上可以再次成為。美國不會停止敵意,但不會積極的想要推翻他。古巴保證不再成為美國的戰略威脅。古巴持續在像委內瑞拉的地方造成困擾,但困擾不是威脅。因此,關係持續凍僵。
自路易斯安那購地後,古巴在某個歐洲強權手中,就代表了對美國的威脅。美國不斷的試圖塑造古巴的政策。卡斯楚的目標試結束美國的影響力,但為了達成,他只能與另一強權靠邊。古巴獨立於美國,演變成依賴於蘇聯,而任何關係都有代價。
交換囚犯是值得注意,設立大使館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問題並沒被回答。以目前來說,還沒有強權能利用古巴的地理位置(包括中國),所以沒有關鍵的問題。但未來是無法預測的。古巴要維持政權,並解脫美國的壓力。對美國來說,古巴現在並不重要。但誰知道他何時又能成為威脅,也所以美國的政策是,在舒緩任何壓力前,強調政權的更改。當古巴堅持政府的生存,那他能提供什麼呢? 他或許能保證永遠保持中立,但這種承諾的價值有限。
古巴需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尤其如果委內瑞拉的政府垮台。委內瑞拉的經濟弱點,在理論上,能逼迫古巴更改政權。勞爾‧卡斯楚老了,菲德爾‧卡斯楚是非常的老。古巴政府要生存,他現在就要被維護,當不知道誰會繼承卡斯楚家族。美國有的是時間,並習慣了擔憂古巴。保持施加在古巴的壓力雖沒道理,但也沒有緊急感需要移除。歐巴馬或許期望達成什麼,但事實是,古巴比美國需要這變動,而美國正常化關係的代價,或許比想像的高。
要解決古巴地理位置的問題還有一段路。古巴的位置不管如何都是有潛力威脅美國。第一步是第一步。這議題還有很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