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本身雖然很重要,但它從德國引發的行為可能更重要。柏林直接批評了烏克蘭總統放棄拉近與歐盟關係的機會和打壓抗議他決定的烏克蘭示威者。在挑戰了亞努科維奇時,柏林也挑戰了俄羅斯。這反映了德國最近大膽的外交政策。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推行著一個大致上溫和的外交政策。但在過去的一周,柏林似乎已經認為需要一個巨大的變化。德國領導人,包括總理,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解放德國強加在自已身上已久的約束而呼籲建立一個新的框架。他們希望德國通過在境外政治和軍事上更多的參與,在國際舞台上能承擔更大的一個角色。

對於柏林,這種高層次的戰略轉移發生於多數的地理政治漩渦之中。身為歐盟實際上的領導者,德國一直在抗衡和糾正歐盟的緩慢與失敗。它得適應美國不管閒事的新政策,也得管理與俄國的一個複雜,危險卻又必須的關係。溫順的外交政策並不適用德國現在所處的情況。如果德國不採取行動,那誰會?而如果別人採取了行動,會是為了德國的利益嗎?後者或許是更有趣的問題。

 

設置界限

如此的重新配置顯示了德國也許擁有不同於其盟友的國家利益。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對於德國,基於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過去,這是一個大膽的立場。為了避免鄰國回想起它過去的侵略和民族主義的恐懼,德國一直抑止自己實行強烈的外交政策,或主張其國家利益。但德國人也許已經決定這想法已過時。主張其國家利益也許已不攜帶它曾經的風險。

在當烏克蘭困於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戰略地位持續成為頭條新聞的時候公佈並不是巧合。雖然時機得益於德國,但過分重視烏克蘭本身將是個錯誤,特別是從德國的觀點。這並不是說應該完全忽略烏克蘭。身為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邊疆,其未來對德國是重要的,如果不是現在,那麼也許在將來,當意想不到的區域情況可能冒出。

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是個不可缺少的邊疆,但它對於任何一個沒有要針對俄羅斯的近代勢力並沒有什麼價值。它是進入俄羅斯心臟地帶的大門之一。敵對勢力佔領烏克蘭將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但反之則不然:烏克蘭不是俄羅斯進入歐洲的主要途徑(二戰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因為喀爾巴阡山脈使入侵極為困難。所以,除非德國人正在計劃與俄羅斯打仗(他們沒有),烏克蘭對歐洲或德國並不緊要。

在經濟方面也是如此。烏克蘭對俄羅斯是重要的,特別是為了輸送能源到歐洲。但在能源運輸之外,烏克蘭並不對歐洲那麼的重要。事實上,明白了烏克蘭與歐盟的關係後,沒有人清楚為什麼歐盟給於他這麼大的重要性。歐洲南部有著極大的失業率。東歐對於加入歐洲銀行體系和貨幣統一的益處抱著懷疑。法國和德國之間的政策分歧不斷增長。歐盟在各個重壓下搖搖欲墜。在已經擁有希臘,塞浦路斯和其他軟弱經濟的歐盟,烏克蘭能加入的機會是渺小到有真正考慮這可能性都會被認為是不理性的行為。烏克蘭沒有進入歐盟這事實使得德國的政策更難以企及。

當然,一些歐洲國家在烏克蘭比其他更有利益,尤其是那些以前在蘇聯勢力範圍的。對於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俄羅斯仍然是在某種西歐無法完全理解的程度上主要的地理政治敵人。這些相對較小的新成員雖沒能力強迫歐盟裡的重量級國家大舉的挑釁俄羅斯,但他們仍然可以推動其夥伴採取更慎重的行動。

在橙色革命,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公開資助前蘇聯國家的反對派,威脅俄羅斯的戰略利益。俄羅斯最終被逼入侵格魯吉亞來警告西方干預的後果。在過去一個月裡,德國也有類似的行為,雖說以較小的程度:打開黨派關係,並在小額度資金和語詞上支持能刺激莫斯科卻又不會導致關係立即惡化的反對派團體,

在過去的十年中,德國無法承受疏遠莫斯科,因他認為俄羅斯可能是解答她一些問題的答案。俄羅斯可以可靠地提供廉價的能源,它是個低成本勞工的源頭

,和對於在尋找代替緩慢的歐盟市場的德國出口商,它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

在外交上,當昔日的盟友似乎正在變得日益敵對,莫斯科本可以成為個親密盟友和戰略上合作夥伴。自從柏林拒絕參與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動,與美國的關係一直保持著緊張。總理默克爾對歐盟範圍內的財政緊縮措施的支持也傷害了德國和法國與南歐的關係。

但現實並非如此。德國和俄羅斯雖很配,但並不是完美的。俄羅斯在天然資源的漲價賺到了大筆利潤但卻沒有像德國和其他許多人所希望的工業化或現代化。在總統普京的統治下,莫斯科變得越來越獨裁,並在中歐和東歐持續著政治和經濟上的攻勢。

這與德國的戰略目標產生衝突。柏林的當務之急是保持它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實力。歐洲經濟危機造成消費在歐盟下降,也導致柏林到更遠的地方尋找出口市場。雖然它已在中國和美國的某些行業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一直無法擺脫對歐洲作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巨大依賴。因此,德國唯一能做的當然就是全力保存並重振歐洲的自由貿易區。

俄羅斯在中歐的重新崛起讓在該地區的歐盟成員國擔心。從表面上看,德國人願意接受他的崛起,儘管這似乎會威脅崩解歐盟。波蘭,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是德國廉價又熟練的勞工來源更是他工業供應鏈裡不可缺少的部分。保留他們在的德國影響力對柏林來說是不可轉讓的地位。

這些問題並不是新的,但是到現在為止,德國一直在如何能與莫斯科建立界限被限制著。柏林認為他對於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是俄羅斯可利用的弱點。此外,他擔心俄羅斯擁有從歐盟控制中奪取中歐的能力。在最壞的情況下,德國只將剩下一個支離破碎的歐洲,一個疏遠的美國和​​敵對的俄羅斯。

沒有一個緊迫的理由卻積極支持在烏克蘭的反對派團體,似乎表明柏林對俄羅斯打算的改變。好像德國政府已確認俄羅斯在自已後院裏面對著巨大的挑戰,他在歐洲的地位其實比實際看起來更弱。德國也許也認為能量被截斷的風險其實並不大,並且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能帶來超越能源交易的長期經濟利益並不存在。最後一點完全不為過。俄羅斯極有可能繼續保持歐洲最重要的能量供應商地位,而這依賴是雙向的(歐洲是俄羅斯最大的客戶)。德國會盡力確保能量的輸流暢通無阻。

隨著美國增加依賴力量平衡的外交政策,依賴當地的力量解決危脅,柏林已無法指望自1945年來被歐洲防務作為靠山的美國長期安全保證。隨著北約的不斷磨損,和一個變幻莫測的俄羅斯所帶來的挑戰,德國似乎邁出了第一步建立個新的國家和地區的安全框架。

 

一個新因素

德國所說的,更依賴軍力,更強硬的外交政策不僅僅是針對對俄羅斯或美國的擔憂。德國已經接受了其唯一的選擇是讓歐洲團結。但這過去六年已經證明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歐盟是一個經濟實體,但經濟已從個綁定元素轉變成離心力。新的做法必須被引入這歐洲實驗,要不然它可能會崩蹋。

柏林認為保持歐盟在一起需要增加另一個到現在都被避免提起的角度:軍事政治關係。對抗弱化的俄羅斯將吸引中歐國家,而在海外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將討喜巴黎。德國擴大國際軍事行動,特別是在非洲,是對法國一個明確的認同。法國一直希望與德國有更深的軍事和政治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想跟法國在短期內走較近的動力卻可能會在長期內在它們之間造成裂痕。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在上週的峰會提醒了大家,法國和英國雖對歐盟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但仍然是對方互相的軍事夥伴,或更重要的,是抗衡德國的力量。

當然,德國沒有能力採取軍事行動。它處於一個位置只能允許他以某些模糊的方式斷定某些可能性,由此產生困綁東西在一起的政治力量。柏林需要耗時間,尤其是在歐洲中部。匈牙利已走上獨立之路,並正在被別人仔細觀看。隨著美國不願捲入的情況,德國要不成為抗衡的力量,要不忍受後果。

起初,德國的行動顯得不尋常和很難理解。但當我們考慮到柏林需要重新評估俄羅斯並尋找其他方法保持歐盟一起時,也許就會覺得其實很合理。到目前為止,柏林的宣布在德國之外已經得到了積極響應。一個更強大和更強硬的柏林造成在歐洲大陸和全球舞台上的壓力定再次製造波動。但就目前而言,默克爾別無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