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終於來到了美國內戰,也叫作南北戰爭。這衝突在許多方面創造了一個國家。我們不會描述所有的戰役和戰略,我們也不會對於亞伯拉罕·林肯作出太多的負面或正面評價。從某些角度看,內戰就像是林肯與他對手下的一盤漫長棋局。當然,也有許多其他人參與。

 

我們先從內戰的基本開始。他從1861年持續至1865年,也就是林肯的總統任期。聯邦,通稱為北方,對抗著美利堅聯盟國,通稱邦聯或南方。雖然有些人稱呼聯邦軍為「藍軍」和邦聯軍為「灰軍」,但其實制服並沒有那麼的一致。

 

不是每個奴隸州份都加入了邦聯。肯塔基州、密蘇里州、馬里蘭州、和德拉瓦州都允許奴隸,但從沒離開過聯邦。這些邊界州份是北部的關鍵。馬里蘭州位於首都的北邊。肯塔基州控制著俄亥俄河。密蘇里州是通往西方的大門。

 

南北戰爭是基於奴隸制度。北部和南部都意識到奴隸制度是內戰的直接原因。林肯在他的第二次就任演講中說過: 「整體人口的八分之一是黑人奴隸,不均勻的布散在聯邦裡,但主要在南部。這些奴隸構成了一種奇特而強大的利益。每個人都知道這利益是戰爭的起因。」或許有些人會反駁我,認為內戰是基於農業對抗工業,或是州份保護自己於聯邦政府暴政的權利。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內戰早在1830年的拒行聯邦法危機,當安德魯·傑克森禁止南卡羅萊那州廢除聯邦關稅時就該開始了。

 

邦聯政府通過了美國歷史上的第一項徵兵法案,執行了國家稅收,創造了一個國家貨幣,並擁有超過七千位公務人員,比華盛頓的聯邦政府多。

 

在戰爭的開端,林肯刻意試圖淡化奴隸制的影響,宣稱戰爭是為了維護聯邦。但這戰爭對兩邊來說,也是關於宗教。為了保護革命思想,北方宣稱在這分裂的大陸和全世界擴展民主和基督教。南方歡迎這戰爭製造出一個較完美的國家,能夠更好的供奉上帝。我們唯一必須記住的是,一般士兵並不是因為如此熱血的理由戰鬥。

 

北方擁有巨大的優勢。首先,他們的人數遠比南方多: 大約兩千兩百萬對九百萬,而這九百萬裡有三百多萬是奴隸,不太可能對南方有太大的支持。北部製造了美國將近90%的產品。他的工廠作出的紡織品比南部的多出17倍,鞋子多出30倍,鋼鐵多出13倍,和軍火多出32倍。在戰爭暴發時,北方擁有兩萬英哩的鐵路,當南方只有一萬。

 

這讓聯邦更輕易的移動軍隊。聯邦在戰爭中徵了超過了兩百萬人,當邦聯徵了九十萬。就連北部的農業都更具生產力,較擅於利用機械化的優勢。南部唯一有的優勢就是較優良的軍事領導。內戰許多以戰略出名的將軍,像是勞勃·李石牆傑克森詹姆斯·尤爾·布朗·史都華、等等都是南部人。這一切帶領我們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戰爭的結局是否早在開始前就是定局的?

 

邦聯一開始需要重新創立個新國家,並於致力維護自己州份自主權的人中製造凝聚力,而這是個大難題。再來,還有克服社會階級衝突的問題,當菁英階級一般不需要參與實際戰鬥。可是當我們拋開所有建國的問題,並只專注於戰爭裡的實際戰役,聯邦一定穩贏其實不是件那麼簡單的室。有人認為南方只需要做的,就是熬過北方試圖抓他們回來的努力,就像華盛頓之前對抗英國一樣。這意思是消耗戰將終究拖垮北方的意志力,但這理論有兩個問題。

 

首先,北方在資源方面擁有的優勢,將需求很長的時間消耗。第二,消耗戰也將讓南方付出很大的代價,當他們的資源大概在北方消耗之前就耗盡了。

 

北方將軍格蘭特與其他將軍的不同,在於為了打擊南方,他願意承受巨大的傷亡。基於此原因,格蘭特時常被看待為屠夫。在莽原之役冷港之役當中,格蘭特決定承受失去五萬多人,也是大約他軍隊的百分之四十。但這嚴峻的決心,不僅是打敗,而是要消滅他的對手,也是為何格蘭特是第一位真正的現代將軍之一,和聯邦最成功的。格蘭特暴烈的戰略,加上北方資源的巨大優勢,似乎指出內戰的結局是必然的。但其實這也指出我們為何對這結論要小心。

 

聯邦等了三年才完全的採取格蘭特的戰略。從18611864之間,南方勝利逼迫北方投降是很有可能發生的。聯邦在戰爭的前兩年打輸了很多仗,主要基於無效的軍事領導,而打輸仗對士氣的影響是很大的。有人認為北方基於站在上帝的一方,並反對奴隸制,應該更有動力打仗,但這理論也有個問題。對於加入聯邦軍的許多士兵,為了結束奴隸制度而奮鬥並不是具有吸引力的理由,尤其是貧窮的士兵,當被解放的奴隸或許與他們搶工作機會。雖然奴隸制度的確是不公平的,但為邦聯拼命的士兵看待自己是為自由奮鬥。

 

事實上,在打仗時,士氣是個棘手的事情,而一般來說,會與勝負漲或減。內戰的結局是基於一系列的轉折點,而我們將討論兩個最重要的: 1863年的七月和1864年的八月。這兩個月是聯邦軍在整個戰爭中贏得最重要勝利的時候。在西部,格蘭特圍攻,並攻下了維克斯堡,授與聯邦密西西北河下游的控制。基於北方已經控制了紐奧良,邦聯基本上無法運輸任何東西於密西西北河之上。格蘭特因此能把力氣專注於東部,錘擊敵人以及其資源。於18637月發生了蓋茨堡之役。這是勞勃·李將軍最深入北方的攻擊,而如果他當時獲得勝利,許多地方像是費城紐約或許開始恐慌。我不將討論戰役中的細節,但這勝利的確讓戰爭局勢有利於北方。沒有任何邦聯將再次威脅到北方各州。

 

18648月是另一個邦聯失敗的重要轉折點,當聯邦將軍薛曼攻下了亞特蘭大亞特蘭大是個鐵路交匯處和製造業中心,但他的淪陷在政治上比軍事上更有意義,因為他離1864年的選舉是如此的接近。這選舉是南方真正能打贏戰爭的最後一次機會。我們很容易忘記,但林肯必需在戰爭中重新選舉,而於1864年,他低迷的支持度似乎顯示他將敗選。亞特蘭大的攻克改變了選民對他的看待,也代表了他的民主黨對手沒機會獲勝,當他沒像林肯顯示出結束戰爭的決心。

 

我覺得戰爭的結局不只是基於軍事勝利,也是基於政治勝利,對於美國歷史作出了許多解釋。在下一篇,我們將研究內戰的影響和究竟是誰解放了奴隸。

arrow
arrow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