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我們將討論戰爭。傳統上,歷史家熱衷於研究戰爭,因為他們擁有明確的開始、中段、和末端,並也較戲劇化。戰爭擁有明確的何時、何地、何人、和為何。我是否又要試圖於我們認為我們已理解的表面下顯示出隱藏的複雜性?

是的。

十七和十八世紀見證了不少大規模戰爭,但我們今天將專注於七年戰爭,或法國-印第安戰爭,因為這是真正的第一個世界戰爭。事實上,溫斯頓·邱吉爾甚至稱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關於歐洲的部分,我不會深入解釋。基本上,普魯士大不列顛法國奧地利對抗,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族想奪回西利西亞,但失敗了。

所以七年戰爭持續了多久?

讓我們從「何時」開始。七年戰爭開始於1756年,並於1763年結束,除非你像許多歷史學家一樣認為七年戰爭其實持續了二十三年,當他不過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延續。另外,有許多人卻認為七年戰爭其實於1765年才結束,也就是說九年。

至於「何人」,他主要是發生於英國和法國中間。有些英國人其實是美國人,而英國和法國雙方都有印第安人支持,並且在印度也有不同印度人互相對抗。如之前所說,法國也對抗著普魯士,而英國對著奧地利。

何地: 歐洲、美國大陸、加勒比海、非洲海岸、印度、基本上全球。

為何呢? 表面上是為了領土。英國殖民者想要向西擴展於原本的十三殖民地之外。但那土地盡管沒怎麼被發展,基本上是屬於法國的。事實上這戰爭不是真的為了領土,而是因為我們的老朋友「貿易」。英國人想進入美國內陸,因為他受益於美國出口的原料,和美國所進口的英國消費品。更多的殖民者代表了更多的貿易,代表了更多的財富。法國人漸漸領悟到英國的大西洋貿易讓英國富裕的程度讓他可能鎖定法國實際賺錢的殖民地。我所說的不是美國大陸,而是加勒比海的甘蔗種植園。也所以戰鬥在那附近開始。雖然英國確實有派兵,早期的戰鬥主要是由殖民民兵執行。英國部隊最有名的指揮官,大概就是維吉尼亞州的喬治·華盛頓

北美真正的打鬥發生在紐約和加拿大。於1759年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英國打敗了法國,並攻下魁北克城。雙方指揮官沃爾夫蒙卡爾姆都於戰鬥中喪命。幾乎每個北美戰役都有原住民參與。不同部落幫助著英國或法國,但普遍來說,原住民較傾向支持法國。

一直到這一點,精明的不同印第安部落成功的於英國和法國之間玩弄關係,為自己維持某程度的自治權。只要法國人存在,英國人就無法侵占過多原住民用於農業和狩獵的土地。我們一直沒怎麼討論到美國印地安人,主要因為他們在地理位置上是隔離的,並沒有書面語言。

在於歐洲人的到來之前,北美原住民主要生活於部落群體,而根據他們的住處,依靠小規模的農業和狩獵採集維生。基於眾多部落的數量,我們無法把他們一概而論,但我們大概能肯定,普遍來說,在性別方面,他們遠比歐洲人平等。這或許解釋了為何被印地安人俘虜的歐洲女人,有時寧願待在部落裡。但這有點具爭議。

關於印地安人的一點我們是可以說的。他們對於擁有財產的定義與歐洲人是非常的不同。個人印地安人不像歐洲人可以「擁有」土地。他們只不過是利用他,而往往只是輕微的。來到北美的歐洲人,甚至幾乎無法辨認印地安人有在耕農,因為他們的耕農模式與歐洲農業太不一樣了。也所以法國人,尤其是英國人,開始認為印地安人沒有改善那土地,也就是說他們不擁有那土地。換句話說,歐洲人可以奪取他。你可以想像,這對印地安人是個問題。

大致上,印地安人在最初,相較於荷蘭或英國,與法國人關係較好。法國人沒有大量的來定居,而主要都是商人和皮草獵人。遠去美洲的法國傳教士,往往是天主教耶穌會士,如此積極的想要傳教,他們用心花時間學習原住民語言,並把天主教課程塑造成較適合印第安宗教。

戰爭的最終結果: 法國於北美大陸的存在大大降低,而這代表了印第安人無法再輕易的玩弄雙方,也為大量的英國殖民打開了門。到最後,北美印第安人或許是七年戰爭的最大輸家。

向南邊看,於加勒比海,英國和法國為了種植園也戰鬥了不少。主要都是海戰,而於1761年,西班牙也介入了,當他們也擁有甘蔗園。雖然這些不同戰役得到了不少歷史家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士兵面對的最大威脅其實是疾病。到了1761年十月的時候,英國因為戰鬥失去了大約一千人,但因為疾病喪失五千。

在同時,於西非,英國和法國也在對抗。英國於塞內加爾攻擊了法國統治下的聖路易城和格雷島。為什麼? 當然也是為了貿易。塞內加爾是阿拉伯膠的主要來源。阿拉伯膠的用處很多,也所以英國奢望奪取他。

法國與英國也在印度戰鬥。十八世紀的印度身於蒙兀兒帝國的統治下,但就像他大部分的歷史中,真正的權力掌握在不同區域的國王和王子手中,有時稱為「納瓦卜」。這些王子,與其他王族一樣,不斷的為領土和權力與互相爭奪。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常常應徵幫助,尤其是武力幫助,歐洲人的武力幫助。

七年戰爭中於印度發生著名的事件,就是加爾各答黑洞。在1756年的六月,加爾各答的英裔總督,德雷克,侮辱了西拉傑·烏德·達烏拉王子派來的使者,而導致他派遣了三萬士兵攻下了只有五百英軍守候的加爾各答德雷克成功的逃跑,而生存者被關在一個沒有窗戶的小房裡,後來被稱為黑洞。在六十三個囚犯裡,四十三位在一夜之間窒息而死。

英國媒體為了提高與印度打仗的支持誇大了數字,宣稱上百萬人被謀殺。或許印度不同戰役最有趣的地方,是他們不是由政府執行,而是由擁有自己軍隊的企業。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是這些企業裡最成功的,主要因為他的領導,羅伯特·克萊武,的軍事能力。

克萊武是個評價複雜的人物,但他確實於1757年在普拉西打勝了一場很重要的戰役。他獲勝的方法解釋了很多歐洲和他殖民地的關係。他成功的關鍵在於支持孟加拉某個富有家庭推翻現任的王子。基於他的支持,新王子很快就與東印度公司簽條約,基本上授予英國所有孟加拉貿易的控制,當法國完全的被排除在外。孟加拉是個非常有價值的地區,因為他出產絲綢和廉價的棉布,而這授予英國一個優勢,足夠到後來控制整個印度。

到現在你大概發現到,因為法國一直打輸仗,他們最終輸掉了戰爭。1763年於巴黎簽的主要和平條約,限制了法國於加勒比海、印度、和北美的存在。但也沒有完全的限制,要不然他們不可能於1803年把路易斯安那州賣給傑佛遜

也所以法國顯然大大的減弱了,但總體來說,英國也一樣。不常被提到的一點是戰爭實際人力的損失。大約一百萬人於七年戰爭中損失性命,但就連這也不夠提供完整的故事。在十八世紀時,軍隊一般得自己餵自己,也就是說搜刮鄉下村莊。在歐洲,一個普魯士省份,因為士兵擄掠,失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而住在邊境地區的北美定居者,持續的生活在被襲擊的恐懼中。

這戰爭另一個較不聞名的結果,就是法國阿卡迪亞人從緬因州被放逐到路易斯安那州,並變成了卡郡人的故事。

戰爭還有一件事,就是他們非常的昂貴。英國於1756年的國債是七千五百萬英鎊。到了1763年,他提升到一億三千萬。有人必須償還債務,而英國認為美國殖民者應該買單才公平。後來導致美國革命的稅務,是七年戰爭的直接影響。以某方面來說,七年戰爭讓英國丟了他第一個帝國。但當我們注意到這是個全球性戰爭,尤其是發生於印度的事件,那七年戰爭也開始像是英國第二和更大帝國的開端。

勝利即是失去即是贏得即是失去。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歷史。

arrow
arrow

    風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